“你明天几点钟到车站,我们去接你。”“来培训之后应该没问题。”……记者正月初八来到奥达纺织采访企业“开门红”,见到生产部部长张书琴时,她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张书琴一一接听,细心回答,并安排工作人员去车站迎接前来企业考察的务工人员。 “为了把人留住,没别的办法了。”为了留人,张书琴和同事们使出浑身解数,尽量将工作做细,不仅请来一批批的求职考察人员,还深入各县市区,有人从外地到企业来的务工者,他们都亲自接送。 近日,再次来到奥达纺织时,张书琴依然忙碌,跑前跑后组织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但张书琴坦言:“年后,一共来了112人,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最终留下的只有20人左右。”虽说最终留下的人数并不理想,但张书琴认真分析了其中原因。 “有的是因为公司的班车线路不到家门口,有的是因为还没跟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但总的来说,工资待遇仍是员工最重要的选择因素。”在张书琴看来,以前长期在外务工,愿意留在本地纺织企业的人很少,毕竟外地的工资水平更高。而且,企业员工在园区内有序流动的现象大量存在,“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成了一般员工的普遍心态。 此次愿意留在奥达的大部分是荆州城区的员工,如江北农场、窑湾等地,年龄层次为35至45岁。其中,部分是企业的下岗职工,也有其它小规模纺织企业的员工。 张书琴认为,对于现在的纺织企业来说,“情感留人”的影响力似乎还没有凸显,只能将员工“留一时”。唯有想办法提高企业的效益水平,提高工资待遇,达到工人理想的标准,再加上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消除员工“打工者”的心态,变为企业的“主人翁”。 针对这样的现状,张书琴仍保持坚定信心,“我们的工作环境在荆州的纺织企业中名列前茅。目前,奥达老厂已全部停产,开始全面搬迁,届时奥达纺织总产量将达到14万纱锭。对人才的渴求将促使我们继续加快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