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江陵网 门户 新闻 江陵新闻 查看内容
武侠电脑15年专注,值得信赖!

江陵民间饮食文化及习俗特色

2017-7-15 10:03| 发布者: 论坛管理| 查看: 1404| 评论: 0|来自: 江陵民间文化选录

摘要: 江陵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面粉制品。从前,本地杂粮种植较多,大米较为珍贵,所以旱田地区人民往往在夏收后兼食大麦、蚕豆、大豆、粟、荞麦等杂粮,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大米已普遍成为城乡居民全年主要食物,面条 ...
640.webp (42).jpg
江陵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面粉制品。从前,本地杂粮种植较多,大米较为珍贵,所以旱田地区人民往往在夏收后兼食大麦、蚕豆、大豆、粟、荞麦等杂粮,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大米已普遍成为城乡居民全年主要食物,面条及其它面粉制品为早餐主食。杂粮被人视为健康食品,为少数关注身体保健的人配合大米食用。

江陵一般有一日三餐的习惯。农村部分人还实行农忙时吃三餐,冬春闲时只吃两餐。城镇居民则以吃三餐为主,部分人有“消夜”的习惯。

640.webp (43).jpg
早餐俗称“过早”,过早地方一般在街道或集市店铺摊点,也有在家中自炊的。

640.webp (4).jpg
早餐食品以面制品如面条(有荤、素及凉面等多种花样)、包子、馒头、馄饨(包面)、锅块(锅牙子)及各种面制油炸食品加油条等,另有糯米为主料的如糯米包饺子、汤圆、金果条、油炸糍粑、发糕等已少见,而一些西式早点如牛奶、蛋糕、西式糕饼开始进入人们的食谱。同时农村居民早餐也日趋城镇化。早酒则在一部分居民中成为时尚,多以火锅、卤菜下酒然后再吃早点。

640.webp (5).jpg
中、晚餐为主餐,以饭食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餐桌逐渐丰富,常见菜肴食材包括肉、鱼、鸡、鸭、蛋品及其它水产品、豆制品及各种蔬菜瓜果。过去人们一般平时不吃荤菜,只在节日及每月初一、十五开荤吃肉鱼,旧时称为“打牙祭”,而如今则一般家庭几乎每日不离鱼肉,只有少数人因健康原因而坚持以清淡为主。

640.webp (6).jpg
消夜又称夜宵,为晚餐之后的进餐,时间一般在天黑以后。过去城镇有少数人有消夜的习惯。

当时主要为沿街叫卖的包面、热糯米,即将蒸好的糯米用新鲜荷叶包着放在保温的木桶内叫卖,另有在各种临街摊点上的小吃及餐馆中的面条、包子等食品,如今则多为街上夜市上的烧烤、麻辣烫等类食品。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人养成了夜生活的习惯,吃消夜的人越来越多。

640.webp (7).jpg
江陵人有自制腌菜、酱品等家常食品的习俗,虽历来这里就有酱园、副食品加工厂等酱品作坊和工厂,但无论农村城镇,现在仍保持自己晒酱、腌制辣酱及各种咸菜、泡菜习惯。

640.webp (8).jpg
这种家庭自制小菜及佐料,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640.webp (9).jpg
鲊胡椒为本地居民家庭常备菜肴,由米粉、辣酱混和,装坛发酵后蒸熟晒干备用。另在农村还有鲊冬瓜、鲊肉等,因可较长时间保存,风味特殊,一般家庭均有制作。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江陵人有腌制“腊菜”的传统,每当冬至,家家户户即开始灌制香肠、腌肉、腌鱼及各种禽类及猪、牛的内脏并野味等,是一般家庭“过年”必备的菜肴。

640.webp (12).jpg
以往江陵人口味咸淡适中,平时做菜佐料用本地产辣椒,居民并无嗜辣习惯,而近几十年来,川、湘风味饮食习惯影响当地,各种菜肴以偏辣为主,本地产辣椒虽仍为主要蔬菜之一,但不少人特别是餐馆喜用川、湘产尖椒,酸辣、麻辣正成一般人的菜肴时尚。

除做客等特殊情况外,普通人中晚餐以家庭用餐为主,少数人因工作原因在食堂就餐。但也有少数人晚餐不在家中做,而改为到餐馆用餐。

人们居家平时三餐为便餐。而每到节庆及请客,则须摆酒设宴,按规矩入席宴客。家庭平时来客,一般要准备鱼肉,以荤菜为主,荤素搭配。团年饭及宴请贵客,则必须准备酒席。

640.webp (44).jpg
随着历史的进步,酒席形制档次亦与时俱进。以前一般酒席为“四盘两碗”,四盘一般为肉、鱼、鸡、鸭之类,两碗谓一头一尾,头为头菜,以花糕头菜为最贵重,也有以炸鸡蛋饺代替花糕的,尾为一道汤。

按酒席档次,分为“七星饯”“八搭二”。在七星饯、八搭二的等酒席上,中间还可以上“烧麦”(麦读mai,称本地人称烧梅)、酥饼,酥饺、山药糕等甜点及莲子羹等甜汤,谓之“抹 腰”。农村盛行“十‘碗”。以上为大酒席,一般只在婚嫁等庆典上使用。

一般待客,只用四盘,不加头尾,甚至主菜也仅是鱼肉,其他以蔬菜豆制品充数,人们称之为“水四盘”。近数十年来,各种菜式由餐饮业传人,并逐渐为一般家庭所习用,以致酒席菜数增至十数盘之多。

640.webp (14).jpg

640.webp (15).jpg
另一就是火锅的普及,以前少数家庭偶尔使用的,如今火锅已成为一般酒席必备之物。而菜肴的主料,也由以前的以鱼、肉为主发展至猪、牛、羊肉,各种禽蛋、水产品、野味以及海鲜。蔬菜品种也较过去大为丰富。常用的烹饪方法以煎、炒、烹、炸、煮、蒸、烘、炖为主,烧烤为近时传入,已为大家接纳。

640.webp (16).jpg
以往酒席习用方桌:俗称八仙桌,故席次尊卑上下甚严。后因菜肴数量的增多,方桌已无法陈放,故一般改为圆桌,席位次也不如以往严格。

640.webp (17).jpg
江陵习俗,酒席上菜肴以花糕最为重,故农村常称吃酒席为吃花糕。花又称鱼糕,以鱼为主料。将鱼(一般为鱼、草鱼)剖开,去鱼头鱼尾,然后去皮、去骨刺,漂洗干净,剁烂成泥状,加肥猪肉剁成碎丁状,合在一起,加水、加淀粉及盐,加鸡蛋清,用手用力搅拌,当搅拌得十分有劲道时,入蒸笼猛火蒸熟,揭开蒸笼盖后将蛋黄搅匀箍面,过去还要在其表面洒上以酒浸泡的红色液体以增加美观。盖上再蒸几分钟,即取出备用。

做头菜时,将花糕切成长约12厘米,宽5-6厘米,厚1.5厘米的长方块装碗,一般为16块或20块,以人均2块为度,碗内常以煮熟的鸡蛋(一般为8或10个),或山药,再以瘦肉丝、猪肝、腰花加木耳、黄花炒熟盖顶,称头菜顶子(又叫头菜帽子)。

QQ截图20170715100109.jpg
花糕为本地酒席第一道菜,故称头菜,装花糕的碗容量极大,称为头菜碗。然而近来餐馆上菜一般不先上花糕,而是火锅,花糕改用盘装,因而原先的一些配料也不再使用,成为与其他菜肴地位相同的一道普通菜了。

640.webp (18).jpg

640.webp (19).jpg

640.webp (20).jpg
江陵县酒席常用菜有“扣肉”、红烧蹄膀、黄焖鸡、清炖鸡、蓑衣丸子(又名珍珠丸子,用瘦肉剁烂搓成丸子、滚上糯米、蒸熟后装碗再蒸,反扣上盘后浇上帽子上席)、炸肉丸子、炒三鲜(一般为猪肝、腰花、瘦肉丝)、红烧肉、炒鳝鱼丝、糖醋鱼、糖醋排骨、滑鱼片以及各种蒸菜等。

640.webp (21).jpg
其中扣肉俗称梳子肉,类似荆沙千张肉,但肉片厚而且大。扣肉以家庭制作鲊辣椒(俗称鲊胡椒)垫底,有的还杂以豆豉,风味特殊,为人们爱吃的下饭菜。

640.webp (22).jpg
席上配菜,有春卷、炸藕夹、炸藕鸡腿等。春卷用精面粉摊成春卷皮,放上用芹菜或韭菜加肉末调制成的馅,然后包折,成型后放油锅炸两次,然后装盘。春卷作为春季的时令菜,一般请春客席上必备。

640.webp (23).jpg
藕夹系将藕切成圆片,放入面粉糊中,再次两块糊上面粉的藕片夹上剁碎调制好的瘦肉,放入滚油中炸成。

藕鸡腿即将洗净的藕切上三角块状,裹上调匀的面粉糊,投入油锅炸成。

640.webp (24).jpg
此外,猪蹄膀烘藕、烘海带,排骨烘藕及海带也是一般酒席的加餐菜。

江陵城区郝穴历史上著名菜肴有“山药泥”“白酥丸子”“皮条鳝鱼”等。山药泥为清代郝穴人徐银泉所创制。徐曾任荆州府衙厨师,他选用当时郝穴南五洲(现属公安县)所产山药,将其洗净、去皮、蒸熟后磨成泥状,然后入锅用新鲜猪油炒制,加上白糖、冬瓜条、橘饼等果脯切成的丝及红绿丝、芝麻后装盘,其香甜异常,一直为世人称奇。

640.webp (27).jpg
白酥丸子以猪板油(后来有人代之以肥肉)为原料,剁成碎丁,做成丸子,经几次走油(油炸)后加糖作成。

640.webp (28).jpg
皮条鳝鱼以鲜活黄鳝为原料,剖腹去骨,切成二寸长、四分宽的条段,加糖、醋、盐等佐料后,裹上淀粉糊,两次旺火油炸即成。皮条鳝鱼色泽金黄,外酥内嫩,味道酸甜醇厚,为席间佳肴。由于人们口味改变,及外地菜肴的引入,如今已很少人制怍。

改革开放以后.江陵城区餐馆大增,名厨云集,各种花色菜肴不断推出,品种繁多,不胜枚举。而一般家庭,也由于生活条件改善,家庭便宴也讲究烹饪艺术,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形,不少酒店名菜也出现在家庭宴席上,而且也不再有以往盘碗数量的限制。

640.webp (29).jpg

640.webp (30).jpg
本地自春节起,各家即准备打糍粑、推(磨)糍浆(汤圆)、摊豆皮(俗称绿豆腐)、炸麻叶子(用糯米浆摊制)、炸麻花、晒阴米炸米子(即米泡)等,这些自制食品,作春季及农忙时早餐、过中(本地将午后吃零食叫过中)、消夜及小孩零食。

640.webp (31).jpg
春节城镇常会食春卷,现逐渐影响至农村。元宵节吃汤圆(一般的糖为馅),年节前后常吃豆皮煮汤圆,米酒煮小汤圆是春节时早餐常备食品。

以前春节来客,一般先摆腊菜小碟子,主要为腊猪肉及腌制的猪内脏及鸡、鱼等,称十二围碟,后才上正席。

640.webp (32).jpg
端午节吃粽子。粽子古名角黍,为菇芦叶裹粟米煮成。后改用糯米,一般为家庭制作。将粽叶(即菇芦叶)卷成圆锥形,装上泡好的糯米,包好,用草或线缠好成尖角形,煮熟即食,如市场有售。

640.webp (33).jpg
此外七月半吃南瓜蒸肉、煎冬瓜片、中秋吃月饼、菱角、板粟,冬、春吃烘藕等,均为时令菜肴。

640.webp (34).jpg

640.webp (35).jpg

640.webp (36).jpg
点心又称茶点,也叫茶食,本地以前将制作点心的作坊商铺称作斋铺,这些商铺的招牌也均写作某某斋,如玉兰斋、荆元斋等。江陵郝穴一带的斋铺历史悠久,产品制作精细,各家都有自己拿手的品种、其主要有酥糖、雪枣、云片糕、盐薄脆、鸡蛋糕、桃酥、桃钻、麻钻等等。仅月饼一项,就因所包馅的不同而有十余种名色。

新中国成立后,点心的花色品种大为减少、质量亦有下降。改革开放后,生产个体户重操旧业,生产上述糕点,但其生产规模、工艺及产品质量均难比从前。与此同时,西式糕点制作传入,其经营规模,花色品种逐渐扩大,成为市场主导产品。而外地产的各种包装点心及儿童食品也大量涌入,成为人们正餐之外的主要辅助食品。

640.webp (37).jpg

640.webp (38).jpg
历史上郝穴镇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锅贴饺子、水馅包子、荷叶包热糯米、糯米包饺子、发糕、顶糕、包面(馄饨)、米圆子、凉粉、米线、米粉、炒豆皮及下酒菜蓑衣干子、各种烧腊卤菜等。以往郝穴镇的一些特色小吃,不少已经失传。

640.webp (39).jpg
20世纪80年代以来,烧烤牛羊肉、麻辣串等摊点大量兴起,烧烤麻辣食品成为小吃的主流。

640.webp (40).jpg
江陵人有饮酒的习惯,以前多为当地作坊酿造的散装白酒,后来在正式酒席上逐步为瓶装酒,并进而提升至品牌瓶装酒。饮啤酒在近三十年渐成风气,并已扩大至农村。

640.webp (41).jpg
当地人饮茶历史悠久,以前郝穴等乡镇集市多茶楼茶馆,现饮茶已成很多人居家必备之物。以前农村常以一种俗称三皮罐的茶叶浸泡饮用,有清凉解暑的功效。

摘录于张家清先生总纂的《江陵县志》
来源:江陵民间文化选录  赵义勇辑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