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江陵网 门户 新闻 江陵新闻 查看内容
武侠电脑15年专注,值得信赖!

水乡小镇回忆:郝穴的丁公祠巷,曾经是一条茅草街

2018-10-17 09:53| 发布者: 论坛管理| 查看: 1369| 评论: 1|原作者: 袁丹银|来自: 江陵网

摘要: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现位于郝穴西湖社区的丁公祠巷,以前叫茅草街,但提及茅草街,却早已成为郝穴人的记忆。
640.webp (12).jpg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现位于郝穴西湖社区的丁公祠巷,以前叫茅草街,但提及茅草街,却早已成为郝穴人的记忆。

前些日子在一家面馆吃早餐,听到两个人坐在我后面边吃边聊天,好像是多年未见的熟人。我好奇的转过头去,看到一位约七十多岁的老人问:“你的达达(姑妈)现在什么地方?”

老人旁边的那个人笑着答道:“她郎噶还住在茅草街呢!”当我听到“茅草街”这三个字,周身像触电一般。是因为我感到惊讶,如今还有人把丁公祠巷称为“茅草街”。

关于郝穴茅草街,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它依傍内荆河,东至土垱桥(西湖桥),西至丁公祠桥,大约住有四十户人家。

因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郝穴,使小镇陷入一片战乱之中!按当时的话讲,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是来“躲难”的,他们都是拖家带口来到这里栖身。所以,搭建的棚子都很简易,其结构以竹子为框架,四周是用一根根芦苇裹草夹成壁子,再用稀泥巴涂抹成墙,屋顶盖着茅草,俗称草屋。住在这里的人家,有的是从河南堤搬下堤来的,有的是从外地迁徙来的……于是,在这无名的居民区,因居住的人家很多,而且都是清一色的草屋,人们很自然地把这一带叫作茅草街。

我是土生土长的郝穴人,若是有人问起郝穴过去的那些事,基本上能说出个甲子乙丑……正因如此,有人说我是郝穴的“活档案”,也有人送了一个雅称,说我是郝穴的“活地图”。虽说我出生于五十年代末,在郝穴生活几十年,但从未挪过“窝”。叫我“活档案”也好,说我是“活地图”也罢,哈……真是“受之有愧”。

我家住在童家湾,和茅草街相距二十来米。记忆中的茅草街,居民密集且热闹,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迹。

小时候,跑到茅草街玩耍,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白天和小伙伴们,在内荆河钓鱼和游泳;晚饭后,约三差五地去茅草街捉迷藏,等到家人把我们一个个拽回家才肯罢休;尤其是在寒冬的雪后,唯有茅草街呈现出一幅独特的景观——家家屋檐落下的冰棱好长好长,晶莹剔透,诱人可餐。冰棱形状纷呈,有的如尖刀,有的似利剑。我们随手可摘,拿在手中当武器,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雪仗。玩累了,再从家里拿来木板或板凳,在结着厚冰的路上滑雪橇......时而雀跃欢呼,时而你追我赶,把冬天的茅草街,闹得像春天一样。

茅草街居民密集,火灾隐患尤为严重。在五、六十年代,防火的重点,都是放在茅草街这一带。每天夜晚十点以后,打更人从西头到东头往返几个回合,一边打锣一边喊:“各家各户、小心火烛、水缸挑满,灶门扫净......”尽管如此,每年因煤油灯、烤火、做饭等操作不慎,引发一起又一起的火灾。特别是在每年的腊月,家家要起油锅,户户要打糍粑,所以,失火频率最高。可叹一年辛辛苦苦准备的年货、添置的棉被、衣物等等,却被无情的大火付之一炬。

在那个年代,当地政府对防火工作也非常重视。并设有民用消防机构,由码头工人组成,他们都是义务的消防队员。其地点在唐坊街(郝穴装卸公司旁),一间砖木结构的房子内,备有水枪、水桶、还有四台水炮等消防设施。只要哪里发生了火灾,我们的义务消防队员,以第一时间去消防屋,推着水炮,扛起水枪,拎着水桶,飞速地赶到现场救火。

现如今,儿时记忆中的茅草街,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建为砖木结构的平房或楼房,铺上了水泥路,名称也早已被丁公祠巷所取代,再也看不到一丁点茅草街的痕迹。后来,郝穴也于80年成立专业消防队,其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茅草街,曾经的称谓,渐渐的离我们远去,它的印迹已被历史淹没。我们热爱现在的生活,但也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去,而那些人、那些事,都成为了老郝穴人的怀念和记忆。(袁丹银)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tianxia998 2018-10-18 08:01
满满的都是回忆

查看全部评论(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