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9时许,在聚丰农机合作社9号大棚里,一个身材高大的身影正在认真察看秧苗,走近一看,原来是洪湖戴家场镇政府的副镇长黄中喜。 今天机关组织公祭刘绍南烈士,他怎么会在聚丰合作社的大棚里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黄中喜打开了话匣子:“我向机关请了假的,全镇5000亩‘丰两优香一号’再生稻的育秧都在这里,出了问题咋办?马虎不得呀!” 原来,今年全镇计划5000亩再生稻面积,由镇政府做‘保人’。黄中喜介绍,聚丰合作社和800多农户签订了供秧苗‘合同’,村民们一亩田交了100元预订金。“到时候秧苗育不出来,或者育得不好,村民来扯皮,那不是天大的‘乱子’?所以每天必须到大棚里看几遍,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迅速督办和解决。” 镇农技站长杨堂军介绍,为了让农民种田轻松起来,该镇开始实行“订单供秧”,由主管农业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中喜负责,镇农技站“承包”项目技术。“如果出了问题,老黄负领导责任、农技站负直接责任。所以老黄和我一天都来三四遍,有事没事都看看秧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