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江陵网 门户 新闻 荆楚资讯 查看内容

家有好“嫂娘”撑起幸福和睦大家庭

2014-4-12 09:34| 发布者: 论坛管理| 查看: 659| 评论: 0|来自: 楚天都市报

摘要: “跟包公一样,我也有个好‘嫂娘’。”昨日,为参加本报与省妇联共同发起的寻找“荆楚最美家庭”活动,75岁的退休研究员杨经泽向记者深情自荐:我有个传承孝老爱亲家风的大家庭,我还跟包公一样有个“嫂娘”。
  “跟包公一样,我也有个好‘嫂娘’。”昨日,为参加本报与省妇联共同发起的寻找“荆楚最美家庭”活动,75岁的退休研究员杨经泽向记者深情自荐:我有个传承孝老爱亲家风的大家庭,我还跟包公一样有个“嫂娘”。

    草棚人家娶来孝顺儿媳

    杨经泽老家在宜昌夷陵山村。1952年春,18岁的漂亮姑娘简万英成了他的大嫂,而迎接她的则是一个贫寒之家:婆婆体弱多病,丈夫有三个年幼弟妹,一家人挤在牛棚改建的茅草房里,常为温饱发愁。

    婚后,杨经泽的大哥在外跑采购,数月才回一趟家。上有老、下有小,简万英承担起了繁重的农活和家务。天没亮她就做好全家的三餐,随后就扛起锄头上山干活,晚上收工她还点起松油灯做衣服、纳布鞋。

    贫寒更显贤孝。简万英把鸡蛋都攒着,每天冲个蛋花给婆婆,多的就给弟妹吃;冬天先用木炭炉把被子烘热,再让婆婆睡觉。乡邻都赞叹:这婆媳比母女还亲!30年前,杨母弥留之际仍拉着简万英的手不放:“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个好儿媳!”后来,80多岁的杨父患上老年痴呆症,50多岁的简万英每天照顾他吃喝拉撒,“就像对亲爸一样”。

    “嫂娘”捧出第一个大学生

    “没有嫂娘,就没有我的今天”。杨经泽说,初一时父亲想让他辍学,没上过学的嫂子却坚决不答应:农村人不读书,将来哪有好生活?家里的钱首先用来交学费,积攒玉米磨成粉、给弟妹捎到学校当口粮——就这样,她硬是支撑着让几个弟妹都坚持了学业。

    正是有了她的支撑,杨经泽成了当年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工作后在油料研究上获得多项成果,被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弟弟妹妹也走出了大山,过上了富足舒适的生活。

    孝老爱亲家风传承远

    在夷陵区,大伙说起杨家来都羡慕不已:一大家子40多人其乐融融、人才辈出,走出了好几名博士和专家,成为“书香门第”的幸福典型。“是孝老爱亲、不计回报的家风,让这个贫寒农家走到了今天。”杨经泽总结说,父母虽没读过书,却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常告诫子女“家和万事兴”,而嫂娘和大哥更是无私奉献。最让他欣慰的是,不管是年迈长辈还是走出国门的后辈,一家人最重的都是亲情,“家人安康、家庭和睦,就是人生最大幸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