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江陵网 门户 新闻 荆楚资讯 查看内容

城市管网还扛得住多少次危机

2014-4-14 10:50| 发布者: 论坛管理| 查看: 864| 评论: 0|来自: 楚天都市报

摘要: 10日,兰州城区唯一供水企业、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的水样,被检测出苯含量最高超标20倍,引发市民抢水潮。有关方面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 ...
    10日,兰州城区唯一供水企业、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出厂水及自流沟的水样,被检测出苯含量最高超标20倍,引发市民抢水潮。有关方面公布了最新的调查结果,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的管道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最终造成了兰州自来水苯超标。(4月13日 《中国青年报》)

    一条运行近60年的自流沟,自我保护能力已显薄弱,与周边化工企业管线比邻交叉,污染风险之大显而易见。然而,就是这么显而易见的风险,如果不经此次影响300万市民的“水危机”,恐怕仍深埋地下,无人知晓。

    翻出一组老数据,令人深思。2002年、2003年住建部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低质管网共计占比约70%。过去的十年间,城市的地上建设日新月异,那么地下的状况是否有所改观呢?看看兰州此次“苯超标水危机”,看看青岛输油管道漏油导致的爆炸事故,看看每次大雨后各地“看海”的情景,答案不言自明:“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管道老化状况,不仅仅存在于供水领域,而是广泛存在于排水、燃气、供热、电力、通讯等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通道之中。

    是以,每当事故出现时,一些地方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于:历史原因——规划设计滞后,布局混乱;客观原因——天气、外力、使用量造成的意外事故。然而,这些原因已在此前类似事故中被反复提及,前车之鉴,为何没能成为后事之师?

    此外,这次兰州自来水危机从发现污染、上报,到最终切断污染水来源,时间长达18个小时。在老旧滞后的处理程序中,及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显然被排在慎重确认、小心上报之后。只是,如此处理到底算不算拖沓,算不算低效,真的轮不到供水企业去自我评价,要评价,也该听听饱尝水污染之痛的兰州市民怎么说。

    眼下,对于加强管网安全都有许多可行的建议和呼声,其中统一科学规划,加强风险排查首当其冲。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是否正视问题,是否有决心彻底解决。如果历史问题总是带来新的麻烦,客观原因仍旧造成必然后果,试问,城市管网到底还能扛得过多少次“危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