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病儿 妈妈三年来几乎不出门 买菜全靠街坊代劳 “今天的黄瓜挺水灵,我多买了两根,你看可以吧!”13日上午,青山区红钢城五街居民陈桂荣接过邻居金桂华帮忙买回的菜和日用品。因为家里有个“爱闹事”的孩子,三年多来,陈桂荣家买菜购物的事,全靠街坊们代办。 图为:街坊金桂华(左)给陈桂荣(中)带回了菜,刘佳琦在旁边呆呆地看着 为照顾病儿 母亲每天只睡3小时 陈桂荣今年59岁,儿子刘佳琦27岁。1993年刘佳琦经上海军医大确诊患脑胼胝体发育不全,并确认无法治愈,后经残联鉴定为一级残疾。 “8岁以前还算好,随着年龄增长,他性格越来越怪,喜欢到处‘害人’。”陈桂荣说,儿子喜欢乱翻东西,撕得到处都是;白天,儿子经常在院子里砸窗户;晚上,儿子整夜整夜往自己身上浇冷水。 1995年,陈桂荣从青山橡胶厂提前退休,一心在家照顾儿子。“他只要一发病,我和老伴就一起绑着他守着他。” 2011年,陈桂荣丈夫因病去世。“老伴走了这么久,儿子没有丝毫感觉。”陈桂荣满眼含泪地看着不懂世事的儿子说,她每天只能睡上3小时,心里有太多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从那以后,陈桂荣更困难了。“平时想出门买点菜,就把儿子关在屋里,可刚锁好门,他就用头撞门撞墙,撞得头破血流。”无奈之下,陈桂荣只有24小时看着儿子。“我个把月才出一次门,出去理发、看病。” 想卖房养儿 难舍30年的邻里情 看到刘佳琦的情况,街坊们纷纷伸出援手。“这三年来,基本上是街坊们轮换着帮忙购物买菜。” 陈桂荣说,麻烦得最多的,是隔壁的胡爱华师傅。胡师傅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来家里看看自己,经常主动帮忙洗菜、扫地。“这么多年,多亏了左邻右舍,以前丈夫住院,我去照顾时,儿子全靠街坊们照应;每次儿子闹事,他们都安慰我说不要紧。” 街坊雷师傅说,大家跟陈桂荣做了近30年街坊,深知她是位好母亲,所以平时买菜、带生活用品这种小事,大家都愿意帮忙。五街坊社区书记王蜀菁说:“陈师傅很要强,社区想帮她儿子办低保,都被她拒绝,她说自己多年没上班,现在每月还有1000多元退休金,不能再麻烦政府。” 今年3月,社区组织居民体检,街坊们把刘佳琦看住,让陈佳荣去检查。医生说,她的身体状况很不理想。 “今后怎么办,我也想过。”面对现实,陈桂荣已经学会了淡定,“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卖掉房子,找一家福利机构收容儿子,我去做志愿者,只要能和儿子在一起。”想到未来,陈桂荣又有些惆怅,这么多年街坊们对自己像家人一样,真要离开,很舍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