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江陵网 门户 新闻 荆楚资讯 查看内容

武汉市中心一片80余亩地块10年只准种菜不准开发

2014-2-6 01:17| 发布者: 无忧| 查看: 776| 评论: 0|原作者: 无忧|来自: 江陵网社区

摘要: 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武汉市区中心,有一片80余亩的土地只用于种菜,这一“奇景”已持续了10年之久。这里便是洪山菜薹最后一块原产地。 2月3日,记者在洪山区洪山村雄楚大道看到,马路边上一墙之隔,有一大片被 . ...
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武汉市区中心,有一片80余亩的土地只用于种菜,这一“奇景”已持续了10年之久。这里便是洪山菜薹最后一块原产地。

2月3日,记者在洪山区洪山村雄楚大道看到,马路边上一墙之隔,有一大片被围墙包围的菜地。阳光下,紫色的菜薹长势正旺。在城市包围下,这块菜地的形状极不规整,呈“W形”,东北角部分被马路和房屋截断。周边有楼盘、小学,还有城中村改造农民回迁房的工地。

洪山菜薹为武汉“国宝级”农产品,与武昌鱼齐名。唐朝起被封为“金殿玉菜”,成为贡品。而奇异的是,这一品种仅适宜洪山附近生长。原因是这里的土壤含有丰富的钙、铁、锌、磷等矿物质;另外,洪山和南湖之间“聚宝盆”的地形,形成了一片“暖冬小气候”,只有这里长出来的菜薹,味道才正宗。

洪山菜薹产业协会会长叶晓估说:“洪山种菜薹有1700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洪山区是武汉市的‘菜园子’,武汉86%的蔬菜都是洪山区种的。”

叶晓估是位“老蔬菜”,退休前曾任洪山区蔬菜局副局长,跟菜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洪山的菜地面积有8000亩;到了90年代,变成4000亩;2000年只剩1000亩;到现在,只剩下这最后的80亩了。”

1998年,原空军雷达学院一位教授给当时的武汉市长写信,呼吁保护洪山菜薹原产地。

2004年,洪山区政府将这块最后的原产地纳入保护“红线”:只许种菜,不许开发;并拆除了一批违章建筑,将菜地面积从30余亩,扩大到80余亩,至今“留白”已10年。

楚天菜薹产业开发公司总经理楼光义算了一笔账:周边楼盘如百瑞景等,1平方米的价格已远超1万元,即便按照1万元折算,这块80余亩的菜地价值也超过了15亿元。

与这一天文数字相比,种菜显然没有经济效益可言。按亩产3000斤算,这块地每年约产2.4万斤菜薹;按每斤300元计算,一年的收入只有800万元左右;要赚到这块地现有的商业价值,要种200年菜。

背景

卖地容易种菜难

最后一块原产地保护不易

2013年,洪山村曾一度想收回土地,用于城中村改造,但由于合同未到期,政府出于保护土地性质,也进行了干预,最终没能成功。

“其实纯粹从经济的角度讲,当时把地退回去对公司是有利的,我们可以得到数量可观的赔偿。但洪山菜薹最后一块原产地就没有了,我们多年培育起来的这个品牌也毁了。”楼光义表示。

除了面临被收回开发的可能性之外,这块土地小气候和土壤的变化也令人担忧。

楼光义介绍,早些年在周围建起楼盘之前,从原武锅厂区的小坡上有地表水流下来,种菜根本不需要浇水。2006年以后不得不使用地下水浇菜,井越打越深,从最开始的6米,打到现在的13米。“主要原因是城市地面硬化后,雨水无法浸入土壤,造成了地下水缺乏,这不止是菜地的问题,而是整个城市的问题”。


为了保护这块地的“风水”,楚天菜薹公司做了农田水利改造,在地底埋下暗管进行灌溉,每隔3-5年做一次土壤改良。洪山区规划部门还特地将菜地东北角一栋楼的设计高度,从30多层,砍成了十几层,留出一个通风的“豁口”。

洪山区规划局城乡统筹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0年,政府投入财政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原产地保护。洪山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80.13亩的土地,其中63.06亩的性质是农业用地,属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的范畴,不允许用作商业开发。

叶晓估建议,要保护这最后一块原产地,要把菜薹种植产业做大做强,“菜薹做不起来,要原产地干什么呢?”另外,政府需要抵制诱惑,把“红线”划死,不允许任何单位有越界的行为。“政府要自己做好‘守门人’,不能光靠企业,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去保护这块地”。

与这一天文数字相比,种菜显然没有经济效益可言。按亩产3000斤算,这块地每年约产2.4万斤菜薹;按每斤300元计算,一年的收入只有800万元左右;要赚到这块地现有的商业价值,要种200年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