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开情商课专治“害羞” “十年后的自己会是怎样?”这个令无数大学生既憧憬又忐忑的问题,却成了地大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与提升选修课上的一道特殊作业——近几周,同学们精心排演的情景剧《十年后的自己》,每周四晚都会在地大教一楼106教室准时上演。 本周四,记者专程到地大观赏了“演出”。台上表演的同学,虽然演技颇稚嫩,但都十分投入。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的张同学,扮演的是一位家境殷实的“宅男”,十年前的他每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逃课成了家常便饭。台上的张同学双眼紧盯屏幕,沉迷的模样十分传神。场景变换,毕业时,“老张”与同班几名男同学约定,10年后要在母校重聚。可是到了重聚的当天,却唯独缺了他。原来,“老张”的父亲不幸过世,家道衰落,失去了依靠的“老张”生活艰辛,无颜参加同学聚会,只好躲在门后,远远看着同学们聚会的热闹场景,一脸落寞。 十几分钟的短剧落幕,授课老师李杰现场点评说:“老张演得逼真,其他同学配合得也很好。其实老张是我们身边一个既熟悉又容易遗忘的存在,最后他在远处看着同学聚会的场景,让人有些心酸。” 记者了解到,李杰是该校数理学院的一名辅导员。12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中,他发现理工科学生性格普遍较为“害羞”,沟通交流能力较弱。“地大是个理工科院校,理工科学生多,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由于表达能力欠缺,往往在求职时会碰壁。” 2011年,去美国访学的李杰,被国外课堂上的情景式教学方式深深吸引。“每位同学都能在课堂上认识彼此,获得参与感。”回国后,李杰决定申请开设一门选修课,帮助学校里的理工科学生打破害羞内向的“刻板印象”,提高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 而在今年的课程里,李杰就布置了《十年后的自己》这样一份特殊的作业,连续三周抽出半小时课时,让同学们都当“演员”。“从随机分组,到团员相互熟悉,分工完成情景剧,能让大家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 令他惊喜的是,情景剧演出从未冷场,多数人眼中沉默寡言的理工科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带动下,一改往日的羞涩,剧本创意十足,演出也很放得开。“没有想到理工科的同学们,也是很多才多艺的。” 生动的课堂形式,也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的表演都很精彩,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大二学生小李不禁赞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