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商业贿赂案已移送起诉 据新华社电 记者昨日从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获悉,历经10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侦查机关现已查明,2009年1月犯罪嫌疑人马克锐就任犯罪嫌疑单位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后,为了完成葛兰素史克总部下达的高额销售增长指标,在犯罪嫌疑人张国维等人支持下,全面倡导“以销售产品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强调“没有费用,就没有销量”的销售手段,先后组建和扩充了多个销售部门,将贿赂成本预先摊入药品成本,并组织各部门在虚高药价条件下,通过大肆贿赂医院、医生、医疗机构、医药相关协会组织等医药销售相关部门及其所属人员推销药品,牟取非法所得数十亿元。 葛兰素史克的药有多贵? 新康泰克、芬必得、贺普丁……提起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旗下的“明星”药品,中国老百姓十分熟悉,它们在中国高昂的定价,也令人印象深刻。 以知名药品贺普丁为例,经核查,2012年,贺普丁真实成本为15.7元,转移定价后到中国工厂的口岸价是73元,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出厂价为142元(不含税),经物价部门核准的最高零售价为207元。 对比葛兰素史克这一药品在全球的出厂价,韩国为18元,加拿大不到26元,英国不到30元。 巨额利润留在境外 据介绍,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在将巨额利润预提在境外的基础上,设定高额销售成本用于支撑贿赂资金。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药品的价格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最高的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马克锐等犯罪嫌疑人组织其财务部门,采取在葛兰素史克内部虚假交易的手段,将在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违法所得作为采购成本转移到境外预设的公司结算。其巨额贿赂成本及违法所得,实际上都通过虚高的药价转嫁给中国的病患人员和国家财政承担。 轻合规重销售 为了刺激增加销售额,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采取多种方式鼓动销售员工“轻合规,重销售”,不但向员工提供高额销售费用,还制定了奖惩制度,完成销售指标获得高额奖金,完不成者则面临着被解雇或无法升迁的命运。在这种畸形的考核目标和制度导向下,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下属销售员工,采用各种方法大肆进行贿赂活动。销售队伍也从2008年的900人至1000人,飙升到现在的5500人。相应地,2009年到2012年,销售收入也从39亿元增长到近70亿元。 打造五条贿赂链 在处方药和疫苗销售过程中,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下属各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相关的各部门全面参与,形成了医药代表贿赂医生、地区经理贿赂大客户、大区经理贿赂VIP客户、市场部贿赂专家、大客户部贿赂机构的贿赂网,贿赂销售行为涉及全国各地。 设置排他障碍 为抢占市场份额,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通过贿赂设置排他性障碍,提高药品市场销量。2010年以来,因肝炎药贺普丁专利药资格到期、大量国内仿制药即将大量上市,该公司先后实施所谓“长城计划”、“龙腾计划”,行贿数千万元,并明确要求不得采用国产同类药品。实施“长城计划”后,不少医院不再采购贺普丁国内同类药品。 用行贿掩盖行贿 在近年的贿赂销售过程中,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不断接到该公司涉嫌商业贿赂的举报并立案调查。2012年,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成立危机应对小组,意图通过大肆行贿阻止工商部门对其查处。比如,2012年2月至11月,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连续两次立案调查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商业贿赂问题,公司通过中间人找到了办案人员,以财物打通关系,换来对涉嫌商业贿赂不调查、不处理,改成不正当竞争,罚款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