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 据新华社电只有食指能动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被誉为“另一个爱因斯坦”。在中国,脖子以下高位瘫痪的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被誉为“中国霍金”。16年前,金展鹏突发疾病致瘫,但他以病躯坚守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创造了中国科技界的奇迹。 1979年,在中南大学任教的金展鹏被选派到瑞典皇家工学院做访问学者。有一次德国科学家做材料试验,用了52个试样,都没有得到一个想要的相图,而金展鹏首创的一个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德国科学家的难题。这个方法,后来被国际相图界公认为“金氏相图测定法”,他也因此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金”。 尽管国外科研机构极力挽留,金展鹏仍坚持回国,组建了自己的相图室,从他团队走出来的“金家军”,大多成为国际相图界的高端人才。“每次开国际相图大会,只要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人,就会有人主动走来问,你是从‘中国金’那里来的吗?”学生郑峰说。 然而,因为1998年一场严重的颈椎病,他全身瘫痪,仅脖子以上部分可以动弹。除了脑袋能思维,金展鹏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看书要人翻。然而,这样一位重度残疾者,却在轮椅上教书育人、潜心科研16年。2003年,金展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名词解释 相图是金相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进行材料研究和开发的有用工具。人们称相图是材料科学的“地图”。面对迷宫似的材料世界,相图能从理论上解决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设计出性能最好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