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他人巨款,对方还不了,借款人竟虚构担保协议,让同伙被追加成被告,再另骗别人的钱,并利用官司欲让法院划扣骗款3000余万元,以弥补损失。昨日,该起奇特的涉嫌合同诈骗一案在武汉中院开庭。 债务人无力还钱 债权人动歪脑筋 据指控,2011年12月,安徽人王某及朱某、孙某经肖某介绍,借给安徽省铜陵市一家融资担保公司及股东刘某等4人共计3850万元。之后,刘某等人仅偿还995.3万元,还有2854.7万元无法偿还。 2012年3月12日,朱某、孙某作为原告,向合肥中院提起民事诉讼,将该融资担保公司及刘某等4名股东作为被告,要求其支付欠款及利息共计3062.7万元,但刘某等人仍无力偿还。 为挽回损失,王某对肖某、朱某提议,想办法把肖某追加为该案的被告,再由肖某对外融资骗款,到账后,再利用法院诉讼保全的方式冻结、划转此款,将上诉损失套取回来。 虚构担保协议 再骗钱欲划扣 2012年4月初,王某虚构一份担保协议,并指使肖某作为担保人签字,还将担保时间盗签为上述3850万元借款的时间。同月26日,原告朱某按照王某的策划,将该份虚假担保协议提交给合肥中院,合肥中院据此将肖某追加为被告之一,并裁定其承担欠款3062.7万元的连带清偿责任。 随后,肖某按照王某的安排,谎称注册公司需垫资,找武汉人小王、谢某借款4000万元,肖某的这张银行卡与密码也由小王和谢某保管。可让小王和谢某没想到的是,钱一打到肖某账户上,即被冻结。合肥中院根据裁定将肖某账户中的3062.7万元予以冻结,准备按程序划扣给朱某等人。 其间,王某支付肖某好处费50余万元。 涉嫌合同诈骗罪 两被告人被公诉 发现情况不对,武汉人小王、谢某当即报警。 2013年 7月 27日、10月 17日,王某、肖某先后被公安机关抓获。2014年4月15日,公安机关将上述被骗3062.7万元予以追缴并发还给被害人。 检方指控王某、肖某涉嫌合同诈骗罪。昨日庭审,王某表示自己不是主谋,也没参与此事。但这一说法遭到肖某驳斥,肖称,王某指使他行骗。肖某当庭认罪。 法院将择日宣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