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江陵网 门户 新闻 国内动态 查看内容

“吸血鬼饮料”绝不只是玩笑

2014-7-16 10:07| 发布者: 论坛管理| 查看: 709| 评论: 0|来自: 楚天都市报

摘要: 近期,多地媒体曝光名为“吸血鬼饮料”、“仿真血浆”的多种“品牌”血袋饮料在网络和实体店铺热销。此类产品只是普通饮料,但包装类似医用血袋,有的还标注了“A、B、O”等血型。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发布提醒 ...
    近期,多地媒体曝光名为“吸血鬼饮料”、“仿真血浆”的多种“品牌”血袋饮料在网络和实体店铺热销。此类产品只是普通饮料,但包装类似医用血袋,有的还标注了“A、B、O”等血型。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发布提醒,提示消费者避免购买此类”三无“产品,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

    自从“营销”一词放下身段,飞入寻常百姓家,各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营销手段,便充斥于大街小巷的日常生活之中,小到“最高发院”、“鸭寨夫人”等招牌文字游戏,大到街头比基尼游行等行为艺术式推广,总有新的噱头出现。久而久之,大家对此类眼球炒作司空见惯,觉得新奇刺激,便可一试究竟,觉得消遣无聊,便往往一笑置之,不会对其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所谓“吸血鬼饮料”,明明是涉嫌造假的“三无”产品,却能卖得风生水起。原因就在于,无良商家狡猾地利用了猎奇消费的心理,顺着网络文化泥沙俱下的洪流,将死亡、伤害、血腥等消极暴力思想,裹上恶搞有趣的糖衣,不分对象地输送出去。

    此类边缘商品造成的负面影响,其实早已有先例。2007年,本报曾重点报道,作为动漫周边贩卖的“死亡笔记”,却极易诱发小学生的黑色情感,让他们用天真的笔,写下令人骇然的诅咒话语。是的,在具有正常价值判断的成年人眼中,这些噱头似乎都不过是一场恶搞,一个玩笑,不需要那么较真。但无数令人愧悔的案例都曾警示我们,不良风潮、非主流文化对人们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绝对不能被低估。

    当下社会,网络渠道的发达和思想的多元化,使得一些异类文化、黑暗思想,有了渗透之机。国家食药监总局叫停“血袋”饮料,体现了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的监督,对“黑色文化”的警醒,对民众人格心理健康的关注。作为消费者,为了自身健康和权益,为了下一代的身心成长,更应放下娱乐心态,积极抵制此类产品与营销,切不可被“恶搞”和“玩笑”蒙蔽了双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