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点对点、个性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能实现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 一、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内涵 网格化管理是指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乡镇)、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它的特点:一是精细化管理,即缩小管理范围,明确管理范围及快捷的工作流程。二是扁平化管理,即上传下达,直接明了,不需层层传达,各级行政单位可直观统一的了解各级工作情况和信息情况。三是科学化管理,监督与处置分离,即网格员可直接将相关事件上报并对相关部门的办理结果进行核查、上报系统,同时对全程事项流程进行监督。社区网格管理员工作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即收集辖区内基础信息;反映群众需求;发现报告问题;排查化解矛盾;协助解决问题和动员公众参与管理等。 二、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共享不畅。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因各种原因导致各项资 源长期处于分散、相对独立的状态,缺乏联动机制,造成信息共享不畅,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影响,“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思路亟待落实。 宣传力度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初入网格内的社区网格员都会反映辖区内的部分住户不配合信息采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进而影响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信息采集量。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根本就不了解、不清楚网格化管理这项工作。 社区网格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社区网格员队伍不稳定。当前,薪酬待遇低和工作压力大,是造成网格管理人员流失,致使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二是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社区网格管理主体主要是通过社区干部、协管员转岗和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等途径招录而来,大多数人学历是专科、高中文化程度,本科文化程度较少。部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和现代化应用技能,极少数社区网格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这些都是不利于全面、迅速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社区网格员岗位要求“一岗多责”,肩负着社情排查、公众诉求、矛盾化解、应急协防、工作巡查等五个方面的事项,这就要求社区网格人员要有全面掌握计生、卫生、民政、社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能力。 三、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为进一步加强 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共享,应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市、县、乡镇信息平台建设要明确重点,规划清晰,合理分工,促进三级信息共享;二是确保社区网格信息与各职能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将各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达到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社会共治,使整个社区管理、社会管理时刻处于“活动”的状态。 加强宣传力度,确保群众配合。加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普及网格化管理知识,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利用电子媒介进行宣传,例如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等。二是利用纸质媒介进行宣传,例如报纸、公开信、条幅、宣传栏等。三是现身说“法”进行宣传,通过到居民家实地走访,加强交流沟通,听取群众的建议与意见,协调处理群众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社区网格员要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辖区,通过交流与沟通,拉近群众心与心的距离,取得群众的认知与认可,确保群众配合好网格化管理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能力。一是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要制定社区网格员管理与考核办法,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二是处理好薪酬待遇与工作压力。工资待遇方面的提升,可以提高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缓解工作压力。社区网格管理站站长要积极引导,网格员自身也要懂得调整好心态,时刻保持积极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三是提高社区网格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性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定期组织网格员参加专门的业 务培训。利用社区网格站每天的“晨会”和每周的“例会”,达到“以会代训”的目的,了解掌握当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不断更新的业务知识,积极提高社区网格管理员把握全局、服务群众、处理基层复杂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网格员必须了解工作历史、工作过程、工作现状,不断提高对工作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一是要坚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群众的智慧中吸取营养,在实际调研中开启心智,碰撞出思想火花。二是要不断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一名具有创造力的现代管理者,不仅要了解工作的实际,还要了解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审视工作,高屋建瓴,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为创新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