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9·25”《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34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弘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本报对我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加以梳理,以飨读者。 我们深切呼吁全市人民共同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自觉抵制“两非”行为,真正做到“维护性别平衡,你我共同有责”。 近年来,市卫计委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作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狠抓队伍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悄悄走进广大群众心中。 今年以来,全市“两非”(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案件共立案450起,结案397起,其中典型“两非”案件137起,市内外联合侦办“两非”案件,处理涉案责任人167人,其中,处理医师38人,行政开除7人,撤职2人,处理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直接责任人9人,刑事拘留7人。 强化宣传倡导 转变婚育观念 重男轻女传统落后观念是性别比失衡的根本原因。为了强化生育文化、生育文明建设,我们把宣传教育、倡导婚育新风作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重要措施。 一方面动员社会主流媒体、新兴媒体等宣传媒介,大力开展宣传“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价值取向,形成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尚。另一方面,加大对打击“两非”的宣传力度,曝光“两非”典型案件。 为了改变单一、枯燥的宣传模式,全市还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通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新的婚育观念、生育文化送到千户万家。如组织爱好文艺的退休干部、职工及居民,成立老姨妈文艺宣传队,将计生政策、法规知识、婚育新风观念编成三句半、渔鼓、歌舞、小品等,开展巡回演出。 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市卫计委还通过门户网、电视台“行风热线”等媒介,接受群众监督,解答群众疑惑,通过各种渠道公布“两非”举报电话,积极兑现举报奖励,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治理。 此外,全市还积极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切实做好“三个结合”,将创建活动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结合,与建设“幸福荆州”相结合,与实施“壮腰工程”、复兴大荆州相结合,实现从卫生计生技术服务向涵盖生命全过程服务、从增进计生家庭社会保障向涵盖生育、生产、生活全领域服务的转变,让计生家庭身心更加健康、生活更加殷实、权益更有保障、人格更有尊严。 全面统筹协调 坚持齐抓共管 人口计生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近年来,随着荆州经济迅猛发展,流动人口众多,加上其他种种复杂因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全市跳出旧思维的禁锢和工作局限,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实行部门联动,市卫计委积极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药监、工商等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区域联动打击“两非”防控网络,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借助外力,激活内力,挖掘潜力,协力做好天下第一难事。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执法部门。为了发动部门合力,市委、市政府加强统筹协调,组织法院、检察院、公安、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严格依法履职,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工作作为各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一项特殊任务、突破了部门工作的界限与藩篱,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常抓不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区域协作,不断建立完善协作交流机制,着力构筑“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联防联治”的新防线。市内各县市区积极与外县(市、区)协调合作,近几年来,共破获近千起起跨区域“两非”案件,涉及湖南、广东、广西、浙江、云南、河南、福建、四川、天津、上海、内蒙、重庆等多省市。 网络宣传措施得力。依托网络、通讯等载体,以镇、社区(村)为单位建立起育龄妇女QQ群和手机短信群,以发送提示性、宣传性、服务性短信等形式,强化与育龄群众的交流沟通,按需提供宣传服务,使计生宣传更加温馨。 落实孕情包保 抓好过程管理 强化孕情包保,严把“五关”。市卫计委把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工作落到实处,强化源头治理,严把“五关”。落实《政策内二胎孕情全程服务制度》,严把孕情消失、婴儿死亡调查关;落实《B超管理及孕妇B超检查制度》,严把B超检查关;落实《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制度》,严把实名登记关;落实《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制度》,严把审批查验关;落实《终止妊娠药品管理制度》,严把销售使用关。 全市开展了“四清查、四规范、一警示”活动,并将此活动纳入本年度责任制结账范畴。除此外,从源头信息抓起,全程服务,把育龄群众结婚、怀孕、生育的信息作为重要信息源,对每对新婚夫妇自怀孕到生育全过程进行包保服务。自包保之日起,包保服务责任人每月对常住人口随访服务一次,对流出人口,每月要通过各种方式至少联络一次,并通过信息平台与其现居住地卫生计生部门交流沟通。 在农村,市卫计委将工作重心前移,把计生工作重心放到基层,积极开展创建无“两非”行为的村(社区)活动,加强孕前管理,及时发现孕情,及时登记上报,按月随访,有效预防擅自终止妊娠行为。同时,强化乡村干部孕情包保服务责任,严格奖惩结账,确保源头防范到位。 在城区,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专班,与药监、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制”,对全市所有医疗计生服务机构、个体诊所、药店开展拉网式检查和清理整治行动,坚决打击取缔“游医”和非法使用B超孕检行为,并与各医院B超室、妇产科、药房登记及信息录入实行共享,完善实名制登记,在网上进行监管。 坚持依法治理 提升办案质量 日前,接群众举报,执法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蹲点摸底,终于又端掉了一个“两非”黑窝点,现场查获了有关引、流产器械工具及药物,发现一名参与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孕妇,扣留了一辆专门负责接送孕妇参加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车辆。目前,此案已经刑事拘留5人。 这只是全市查处“两非”案件的一个缩影。针对“两非”活动具有违规违法、暗箱操作、发现难、打击难等特点,市卫计委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从关键环节抓起,开展对B超市场及其使用情况、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管理情况、终止妊娠药品市场及其使用管理情况、实名制登记工作及其信息录入情况等的清查,层层调查摸底,掌握基础信息,构建了完整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网络。并切实做到“四个不放过”,即查案不到位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整改工作不到位不放过。 全市对“两非”案件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查处,做到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对违法行为,不管牵涉到谁,牵涉到哪个部门都坚决查处;对有案不查,查而不处或降低标准处理的,严肃追究单位和主管部门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