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数名登革热输入型病例经过观察和治疗,均已康复出院,暂无新增病例。”荆州市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黄继贵告诉记者。 “登革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必须通过蚊虫叮咬传播。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就是预防叮咬,杀灭蚊虫,并及时清理家中和附近的瓶罐、盆栽、泡菜坛及废旧轮胎等容器积水,杜绝蚊虫滋生。”黄继贵介绍。 数名于国庆期间前往广东、东南亚等地的返乡人员在疫区感染登革热后,在我市得到了妥善隔离治疗并康复出院。市卫计委和疾控中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消灭可传染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即俗称的“花蚊子”),加强宣传,预防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产生。 研究显示,登革热死亡病例多为抵抗力较低的老人、幼儿和其他病症患者,免疫力较强的健康人在感染后甚至能够自愈。但由于所有人群都普遍易感,容易传播,且尚无针对登革热的疫苗和药物,应引起人们的警惕与重视。登革热的最长潜伏期为15天,病毒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最长需10天。如在15天内曾前往疫区,或有蚊虫叮咬史,有头痛、眼眶及骨关节肌肉疼痛、四肢充血性皮疹症状者,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与登革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者应接受25天的防蚊医学观察。 据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广泛流行,3至11月均可传播,其中又以7至9月为高发期,目前在我国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均有病例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