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以发展都市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蔬菜、畜禽种养基地建设,狠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运行态势。 1至9月,全区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8.90亿元,同比增长22.34%;农业总产值15.44亿元,同比增长6.5%,两项比率达3.17,远超全市2.5的绩考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8元,同比增长13.17%,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种植业喜忧参半,粮食作物喜获丰收,效益较好。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0.9万亩,产量3.3万吨,收购价格1.1元/斤;水稻种植面积13.2万亩,产量6.5万吨,收购价格1.3元/斤;两个主打品种面积、产量和价格均比去年稳中有升。经济作物普遍受挫,效益下滑。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减少3000亩,仅4.3万亩,创历史最低,同时,受持续低温寡照天气影响,产量也大幅下降,籽棉每亩仅400斤左右,价格只有2.9元/斤。蔬菜产量20.8万吨,同比增长22.06%;油菜收获面积4.96万亩,价格2.3元/斤,三大经济作物价格均低于去年。 畜禽养殖业企稳回升,今年上半年生猪销售市场波动较大,7月份后逐步走出低谷,目前基本恢复正常,毛猪售价达7.4元/斤左右,1至9月生猪出栏7.63万头,同比增长3.0%。家禽养殖全年总体平稳,养殖效益良好,鸡蛋和淘汰蛋鸡价格分别保持在4.7元/斤和5.6元/斤左右,全区家禽出笼216万羽,同比增长12.5%。 水产业持续向好,1至9月份,全区水产放养面积保持在5.7万亩以上,投放鱼种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900吨;完成水产品产量2.89万吨;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达2万余亩,同比净增3960亩,亩平增收约3000元,明年放养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 农产品加工业增速放缓。在全国经济形势普遍下行的大背景下,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偏好,但发展速度变慢,增速仅22.34%,剔除今年新增的7家规上企业产值,实际增幅15%左右。列入税收月报册中的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有6家负增长,1家持平,1家增幅仅3.2%,其余5家中小胡鸭1家独大,全区高税收集团企业群还难以形成。品牌建设有新突破,天佳饲料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长湖锦绣正在申报省级绿色食品。新希望、皇冠、六和海峰、红叶服饰、德力兴5家企业获批市级龙头企业。小胡鸭三期、沐莲服饰、科硕生物、鸿鹭饮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正常推进。 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今年全区新增家庭农场14家,新增专合组织14家,总数分别达20家和116家,其中,小皇蜜正在创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目前已通过省级初审公示),流转20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合作社或农场有10家。新增农业注册商标1个(岑河童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童禾春”);新增休闲农庄1家(岑河窑湾青青农庄),总数达5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