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湖北省乃至全国血吸虫病最严重的疫区。经过近年的血防综合治理,目前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血防科研工作再上台阶。 2009年以来,全市血防工作以省部联动为契机,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强力推行“一村一策”防治措施,各项疫情指标降至历年来最低水平。今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40%,耕牛感染率连续2年为零,流调推算病人降至2.2万人,在册晚血病人为2462人,近5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人,3年未发现阳性钉螺。 在血吸虫病防治达标各阶段,市疾控中心血防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8年疫情控制达标关键时期,该所首次提出对人、畜感染率在5%以上的村组和重点人群,实行人、畜同步扩大化疗,得到国家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的论证认可,并推广应用;在2013年传播控制达标之际,提出“两治”、“两查”、“两灭”、“一处理”的防治对策,被主管部门采纳,为如期实现达标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所先后争取国家疾控中心、省卫计委、市科技局血吸虫病专题研究项目16项,部分课题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证书”1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铜奖1项,荆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市直单位“十佳项目”1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项;2014年开展药剂灭螺对比试验,成功研发专用灭螺机械,为今后政府招标采购灭螺药品和提高灭螺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据统计,市疾控中心血防所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7篇论文分获荆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三等奖。业务团队连续3次获全省技能比武团体第一名。2014年《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第26卷第4期载文《湖北省市级血防机构科研水平现况研究》表明,荆州市市级血防科研论文综合影响指数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