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风”一词在媒体和民间传得正“火”。其实,家风在我国,早巳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不过,今天重提家风,有着特殊的意义。 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的传承,是家庭道德观的浓缩和规范,是传统价值观、伦理观以及实现的方法、规矩,是全体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标准和精神规则,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和信仰。传承好家风,培养正直、诚信、善良、勤奋、节俭的好品格,离不开好家风的耳濡目染和家长的言传身教,这就是家风的力量。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成为下一代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彰显出道德文化的魅力。我们透过一个人的许多表现可以看出其家风来。我曾在一个宴会上,见到一个小孩,当一盘鸡子刚上桌,许多大人尚未动筷子,这个小孩旁若无人,站起来伸手将鸡腿拿起就啃,其父就在身边而不制止,我都有点替他汗颜。其实,乃父就是比较自私的人。可想他的家风一定是教育孩子“不能吃亏”,他的儿子真可谓得到了他的真传。 当前,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正气,塑好的好家风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家风不正,是很难有良好的民风、社风的。君不见,最近有一些父子同受审、夫妻共受贿的例子,应该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其根源与家风不正是有一定关系的。传承好家风,对于给道德滑坡的社会风气提供有力的支撑,重塑信仰,增进人与人的信任,是大有裨益的。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传承好家风,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平时,做家长的,要用好家风教育子女,教育他们好好做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不怕“吃亏”。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社会有用之材。 好家风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更是社会风气的微缩和社会公德的坚实基础。我们今天重提家风,是对公序良俗的温故知新,是对社会公德的呼唤,是对良好社会风气的求索,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文化寻根和重建,千万不可小看了家风。 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风好,这就是我们今天重提家风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