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5390|回复: 0

[文化寻踪] 江陵历史故事:宗炳其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0755
    发表于 2019-6-19 1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宗 炳 其 人  
    汤  航

    640.webp (7).jpg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祖籍河南南阳镇平(今河南省县级邓州市),其一生经历了东晋和南北朝宋代两个时期。

    公元四世纪20年代中后期,宗炳的曾祖父携家带小随晋元帝司马睿的王朝南迁后,即立宅江陵城西定居。宗家世代官宦,其祖上有许多人做过官,远的可以追溯到跟随东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宗伯。近的就是他的祖父宗承,历任东晋的柴桑县侯、宜都太守;他的父亲宗由之做过湘乡县令,且为官两朝;他的哥哥宗臧担任过南朝宋代的南平太守。

    少年时代的宗炳,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尚佳,父母教子有方,加之自己聪明慧颖,勤奋刻苦,所以,他很好地传承了祖上和族人中喜好书画的遗风,很小就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不到 15 岁,他的书画就已技压群雄,颇有名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宗炳对绘画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并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书画紧密相连。作为一个书法绘画艺术的爱好者,宗炳十分重视自己文化视野的开阔,402年,他首次登上庐山,在庐山东平寺郑重地拜慧远为师。并加入了总部设在庐山的佛教社团“白莲社”,后被尊之为“庐山十八高贤”之一。除虔心向师父和师兄弟们学佛外,闲暇之时,他也涉猎儒学、老庄的哲学和文学,诚心实意地吸取各门各派以及外来文化的营养。

    640.webp (6).jpg
    404年,宗炳定居三湖后,还长期与师父慧远和众师兄弟们保持着联系,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其间,他还先后两次前往庐山参加集体活动和学习。435年,年届花甲的宗炳,在三湖家中写成了著名的《明佛论》。此前,他著的《答何衡阳书》、《又答何衡阳书》都是传世的佛学名篇。《明佛论》是我国五世纪时一篇杰出的佛教论文。宗炳在这篇文章中竭力说明佛教教义与孔教精典并无冲突,他说:二者之间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纠葛,但彼此仍然是相互包容的。

    宗炳平生好山水,爱远游,每次远游总是流连忘返。通过对自然之美坚持不懈的观察探寻,最终铸成了他人生的辉煌。宗炳喜欢只身游历,他认为一个人出游,有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最具个性化,最能释放个人潜能。他一生重复到过许多地方,如:沿长江东下庐山,西涉荆山、巫山,南去石门、洞庭湖、衡山,北登嵩山、华山。大江南北,中原大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尽管旅途艰辛,吃住也常常没有着落,可他旅行的兴致和意志从来没有被困难所消磨。大自然的壮美辽阔,风光旖旎的山水景色陶醉了他,也更加增强了他把美好自然风光绘于画中的兴趣和决心。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方面地描绘了山川景物、抒发了旅途的真切感受。


    宗炳的画作极富创意,登上了南北朝山水画的巅峰。他一生创作的画作很多,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未能传世。今人能够看到的仅仅只有他的几幅人物画和动静物画,如《嵇康像》、《孔子弟子像》、《狮子击象图》、《颖川先贤图》、《周礼图》等。

    年过五旬后,宗炳自感老病俱至,体力渐减,每次远游回到三湖家中,总是借助黄卷青灯,日以继夜专心致志地把印象中的大自然景致描绘出来,或直接涂绘于自家墙壁之上,或绘成画作悬挂于家中,预备着老来卧以游之。

    宗炳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倡“小中见大”写山水法的画家。所谓“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丈之迴”,就是对画家怎样描写自然界的真实,提出了一个十分合理的处理方法。他在绘画方面的论述《画山水序》,与同时代的另一个大画家王微的《叙画》,并称为我国早期的画论,是继顾恺之之后更为成熟的山水画理论,比西方正式出现风景画的历史早1000 多年。

    宗炳多才多艺,他始终把琴、书、画视为一体。他酷爱音乐,尤善弹奏古琴。很早的时候,荆楚大地广泛流传着《金石弄》这首名曲。东晋末年,《金石弄》被大官僚桓玄一家所垄断。桓玄因篡政被诛九族后,《金石弄》随之失传。后来宗炳通过回忆,精心整理,终于将此曲完整地弹奏出来。宋武帝刘裕听说《金石弄》唯宗炳一人得到真传后,即派乐师杨观前来三湖拜宗炳为师,专门学习此曲,是以使此曲得以经久流传。

    640.webp (5).jpg
    宗炳生性清高,愤世嫉俗,蔑视功利,终生拒绝进入仕途。东晋安帝、恭帝时期,荆州刺史刘毅、北府将军刘道邻先后召他为官,都被他断然拒绝了。后来,执掌朝政的太尉、中书监刘裕召他出任荆州主薄,他也婉言谢绝了。420年,刘裕称帝后,对宗炳仍然是一往情深,尽管此时宗炳已经 40多岁了,还是多次征召他,许给他的最高官职是“太尉”,可他依旧婉拒了皇帝的器重。427年,刘裕的儿子刘义隆登基后,也是频频征召50多岁的宗炳临朝做官,可宗炳依然没去。宗炳60岁的时候,宋文帝召他出任“太子中舍人”,他还是没有答应。纵观宗炳的一生,做官的机会实在太多,然而,他就是不肯进入权力圈,他甚至像逃难一样,一如既往乐此不疲地“好山水、爱远游”,隐逸三湖家中,或著书立说,或赋诗作画。


    443年,一代先贤、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古琴乐理家、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宗炳,在其三湖宗家台的家中,因病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时年 69 岁。

    来源:江陵县委宣传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