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在5日“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新词是历史上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它们传递了哪些施政信号?记者请代表、委员进行解读。 权力清单 【报告语境】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 【委员解词】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晒出“权力家底”,让公众对权力边界不再“云里雾里”,使“变相审批”、“隐性审批”失去存活空间,是既“去皮”又“割肉”的举措。但好制度要有好的落实监督,不要让好制度变成“稻草人”。 阳光财政 【报告语境】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代表解词】全国人大代表戴仲川:“阳光财政”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都要“祼账”了,力度确实大。阳光财政有利于防治腐败,确保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事实上,一个国家的钱怎么花,就像一个家庭的收支一样,可以摊开来好好算一算,让老百姓心里有数。 精准扶贫 【报告语境】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代表解词】全国人大代表王光国:精准扶贫切中了当前扶贫工作的要害。一些地方扶贫资金“撒胡椒面”或被挤占挪用甚至滋生腐败,这些问题削弱了扶贫应有的效果。扶贫要到村到户,这才扶到了点子上,因为每个村、每一户的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 全民阅读 【报告语境】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代表解词】全国人大代表肖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提出全民阅读这个概念,反映了国家层面更加重视国民素质的提升。我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倡导,就能逐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互联网金融 【报告语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代表解词】全国人大代表李礼辉: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产品,业务发展非常快,势必会对传统金融领域带来冲击,形成“鲶鱼效应”。对这种新的金融生态,不要简单地反对和制止,而要加以管理规范,促使它健康持续发展。 舌尖上的安全 【报告语境】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代表解词】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食品安全问题是老话题,但“舌尖上的安全”是新表述,很质朴、很接地气。建议将食品安全列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实行更为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守土有责”。 中国式办法 【报告语境】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代表解词】全国人大代表闫希军:新一轮医改以来,“中国处方”取得了明显“疗效”。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期待下一步继续加大社会公共卫生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百姓“病有所医”,让医院从“效益至上”转为“患者至上”。 黑名单制度 【报告语境】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委员解词】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全面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通常“不怕罚款怕曝光”的企业来说更有威慑力。除了建立企业信用“差评库”,还要设立“曝光台”,不能“躲猫猫”和“半公开”。要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讲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