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北京市朝阳法院首用官方微博,传唤被执行人立即履行判决。首次被隔空传唤的,是因名誉侵权被演员张馨予告上法庭的微博名人夏萨沙,法院表示,夏萨沙若继续拒不履行该判决,法院将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列入最高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月25日《京华时报》) 官司打赢了,受害人却得不到损害赔偿,胜诉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连道歉都难听到一句。由此造成的“执行难”,十分具体地体现为: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查,社会协助难求。此次,朝阳法院的微博传唤,坦然面对和解决”执行难”,赢得了网友的一片赞许。 去年7月该案件便已作出一审判决,然而夏萨沙却一直拒不履行,身为微博活跃用户,却连微博道歉这种随时可以履行的法律责任,都置若罔闻,显然是没把法院判决当回事。由于双方当事人都是微博活跃用户,执行法官便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平台,借助群众围观,作为公开敦促的秘密武器。毕竟,社交网络的围观力量不可小觑,那么多网友看着呢,你有本事发微博,你有本事道歉啊,你有本事装消失,你有本事赔钱啊! 当然,微博传唤在目前不会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常态,但是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最适合,最有效的执行方法,却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司法机构破解执行难的大心思。虽然公众法制意识不够深入,社会诚信体系认可度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不良干预等,仍是横亘在有效执行面前的重重阻碍,但若是这种维护法律权威和公信力,切实保障当事人利益的心思,能够延续下去的话,我们对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仍可有长远乐观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