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5月1日起,江陵县资市镇花章村的300多亩稻田所需的秧苗出现大面积枯萎死亡,当地村民损失严重。村民们将稻秧死亡的原因归咎为村里唯一的灌溉水源,遭受到上游工厂工业废水的污染。昨日,花章村4组村民刘先生致电市长热线,希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300余亩稻秧大面积死亡 “同一块田,同样的谷种、化肥,同样的播种时间,同样的人力,仅仅因为浇灌的水不同,秧苗的情形截然不同。”昨日,记者来到江陵县资市镇花章村,在花章村村主任王兴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村4组的一块旱田。 只见,旱田里秧苗的长势格外分明,靠近红卫排渠的一半已全部枯萎死亡,而靠近农户房子一边的秧苗长得却十分旺盛。 王兴军介绍说,这块农田是同一人所有,播种时间、播种的谷种等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长势好的部分是村民用自家的井水灌溉的,而另一边则是就近引用的红卫排渠里的水灌溉。“为此,村民们都认为稻苗死亡是因为红卫排渠的水被上游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了。” 随后,王兴军又带着记者查看了村里的各处农田。站在一处田垅上,将近20位村民围上来站在一旁唉声叹气。“村里所有引红卫排渠灌溉的农田,秧苗都死了,而那些没用红卫排渠水的都成活了。”指着远处仅有的一小块绿色,再看看自家的稀疏黄苗,村民徐师傅格外气愤,他介绍说,他的秧苗比对方下得早,两家的秧苗长势却大不相同,只因对方灌溉的水源来自小沟渠里的雨水。 记者走访发现,以上情况还出现在潘市村的其他几个小组。据江陵县资市镇党委书记严华介绍,截至目前,初步估计,该镇受灾面积有两个村的300余亩稻田,即花章村2、3、4组的1100斤谷种全部死亡,280亩稻田无苗可种,潘市村4、5、8、9组的242斤谷种全部死亡,60余亩稻田无苗可种。而除此之外,潘市村的1500棵树苗、10亩棉花的棉苗全部死亡,0.5亩藕池全部枯萎。 秧苗死亡可能与水源被污染有关 “我们是靠着红卫排渠生活的,它是我们的唯一的灌溉水渠,它一被污染我们该怎么生存。”村民徐师傅介绍说,自红卫排渠修建起,几十年来,他们就是靠它过活,而稻谷又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此次秧苗死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今秋可能颗粒无收,村民每户将损失最少2万元的收入,“而这一切可能就是上游的工厂偷排污水害的。” 在徐师傅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村民口中的红卫排渠。只见,排渠里的水呈黄褐色,时不时还散发出一阵腥味。“前两日,未下大雨时,这里的水是黑色的,散发出来的是一阵阵恶臭。”村民刘先生介绍说,往年此时,排渠里的水花生长得特别好,可今年,都已全部死亡,“所以这里的水质肯定是有问题的。” 而让村民进一步坚信自己怀疑的是农业部门给出的鉴定结果。严华说,在接到村民的反映后,资市镇农机办的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曾4次前来查看,“他们均表示秧苗枯死的原因与水质有关。”严华介绍,红卫排渠的上游有酒厂、炼油厂、化工厂3个厂,为此,红卫排渠的水源出现问题后,村民便一致认为是3个工厂中其中一个厂偷排的污水所致,为此曾登门与对方沟通,可对方当场便否认了,目前他们已将此事上报环保部门。 环保部门已介入调查 昨日下午3时许,在接到资市镇政府的反映后,荆州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抵达资市镇花章村。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分别对花章村的旱田、水田土壤,潘市村的旱田、水田土壤,红卫排渠水源及红卫排渠上游的3个工厂的排污口水源分别进行了取样。 据市环保局环境监测支队负责人陈明介绍,目前他们尚不能将秧苗死亡原因归结为上游工厂排污污染了水源,需等所有样品鉴定结果出来后才能确定,因为秧苗的死亡原因除了水源外,与天气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即使与水源有关,也可能是生活污水等其他的因素造成的,并不一定是工厂排放了污水。 陈明说,因为事情紧急,他们采样后将会连夜将样品送往省里,由省里鉴定,预计明后两天鉴定结果就会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