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用10年完善城市地下“生命线”要求力争一次敷设到位 据新华社电中国政府网14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指导意见,2015年底前,我国将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解读 “地下埋着几百万,没事挖开看一看”。造成马路拉链现象,一方面源于管线与道路建设不同步。为此,《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主任刘佳福说,实际工作中,应有专门部门对各专业管线和道路的建设计划进行统筹,形成城市道路和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并按计划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与道路的工程建设。 造成马路拉链的另一原因是,各条管线敷设不同步。刘佳福表示,《指导意见》明确要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并预留管线位置。 另外,《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王恒栋说:“这不但可以做到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市政公用管线的集约化建设管理,避免城市道路产生的‘拉链路’现象,而且也提高了市政公用管线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