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地近日召开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一位领导自我批评道:“慰问困难户时,我明知道是被安排的,看的是关系户和重点户,嘴上说要改进,但没有实质性行动。” 这位领导讲了一句真话、实话。实际上,他说的现象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上级领导搞调研、走基层,往往就是这样被下面部门给刻意“安排”了。 对于这种现象,不排除有些领导干部是不知情,被蒙骗了,但更多情况下,领导往往对此心知肚明,只是不说而已。上级领导也是一步一步升迁上来的,不太可能不了解基层搞的这套把戏。 不说那些刻意欺瞒领导的情形,有些地方这么做无非是基于安全考虑,领导不能不“领情”。有些领导虽然也烦这种做法,却碍于情面,不想打击基层积极性,于是乎只好“半推半就”了。还有些领导到下面调研、慰问,其实也是搞形式主义,自然不会去点破个中秘密。 但是在很多时候,基层热衷于替领导“安排”工作,其源头就在于部分领导愿意“被安排”。久而久之,“下有所好”也就变成了“上有所好”,成为一种模式化的“被调研”现象。 这种“被调研”模式危害很大:一方面,什么都被安排了,上级领导也就难以看到基层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真实声音,那么调研、慰问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味;另一方面,群众声音无法顺畅传递到上级部门,基层问题得不到及时反映,势必影响上级部门决策以及政策推行。这种欺上瞒下的现象长期盛行,倘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然滋长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败坏党风政风。 既然说出了真话,就应从自身做起,扭转官场歪风。一旦他大胆地迈出这一步,相信会在当地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反之,热议一阵,一切回归故态,也不过是讲出了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新华社6月27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