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4348|回复: 0

[妈妈宝宝] 新生儿“退黄神药”遭禁 武汉医院10年前已停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9-19 01:26
  • 签到天数: 193 天

    [LV.7]远近闻名

    333

    主题

    924

    帖子

    4732

    社区币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951
    发表于 2016-9-3 15: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7287230763515594.JPEG
    8月31日,国家食药监局正式发文:要求所有茵栀黄注射液生产企业修改说明书,在禁忌中明确标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茵栀黄被称为“退黄神药”,临床应用广泛。昨天,武汉晚报记者从市内多家儿童患者集中的医院了解到,茵栀黄注射液早在10年前就因副作用太大,在儿童患者中停用,目前各大医院临床使用的主要是茵栀黄口服液和颗粒剂。专家表示,口服液和颗粒剂是非处方药,退黄疸安全有效,还没有发现明显的副反应。

    茵栀黄是复合中药制剂,由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用于黄疸的退黄治疗。其口服制剂在药店很容易买到,在妈妈圈里被奉为“退黄神药”,记者采访6位新妈妈,4位都给患黄疸的新生儿吃过。“茵栀黄都快成了新妈妈的标配。”30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生过伢的那家医院,患儿妈妈几乎人手一盒。

    但作为注射液的茵栀黄就另当别论了。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同济医院多位新生儿专家和儿科专家均向记者证实,茵栀黄注射液早在10年前就因副作用太大,在儿童患者中停用,省妇幼则表示从来就没有用过。武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楚汉介绍,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指南中”,也没有提到过用茵栀黄注射液“退黄”。

    但将茵栀黄奉为“退黄神药”的新妈妈们,在口服制剂的使用中也存在过量问题。刘楚汉介绍,通常宝宝出生几天后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大部分在半个月左右会自行消退,也有少数是病理性黄疸。前者可以观察,后者必须治疗。

    为什么中药注射液频频遭禁?
    从2007年起,国家食药局已不再批准新的中药注射剂申请。曾经在临床上使用过的中药注射液,为何频频遭禁?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儿科副主任医师徐和祥介绍,传统中药分为膏、丹、丸、散、酊、油、锭、栓八大剂型,并没有注射液这种使用方法。

    近年来包括刺五加、茵栀黄、双黄连、鱼腥草在内的大多数中药注射液多次爆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他坦言,主要是工艺的影响,中药注射液分子颗粒大,杂质较多,很容易导致过敏、休克等不良反应。同时,中药成分非常复杂,特别是复方中药,生产过程和质量都很难控制。(武汉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