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6520|回复: 1

[谈天说地] 郝穴黄家场:曾经繁华的老街,如今剩下的只有残垣断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78
    发表于 2019-9-23 10: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9).jpg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供图

    穿透岁月,漫步在郝穴黄家场老街,我不由的想像,从前的老街是何等的繁华。从关帝庙桥(即红卫桥)走到途经黄家场叉口(俗称四叉口子),东南边(江堤下)是沈家场,西边是黄家场,北边是太平街。郝穴黄家场(俗叫黄格场)是一条古老的小街,依傍在长江堤畔。

    据说黄氏家族,乃是黄选谋的曾祖父和他的兄弟们,当年家大业大,在那建造几间坐北朝南的房子,煞是气派,故名为黄家场。除了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河南堤的堤街,以后扩修荆江大堤,所有商铺和住家全部撤迁到新街(如今的建设路)。再就是要数黄家场最繁华,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两旁的房子古香古色,有的是木制结构,有的是青瓦白墙,街路均由青石板铺就而成,其原貌不亚于今天的乌镇和西塘。

    解放前后,黄家场住有黄、郑、吴、陈四大姓,都是大户人家。郑氏三兄弟紧挨黄氏住宅,吴家修在郑家的对面,陈家在进黄家场的头上第一户(北边,东侧门朝着太平街)。而紧挨郑家的西边,有一座香火最旺的“文昌宫”,其星名,即北斗魁前六星的总称,因为黎民百姓都知道,一个家庭想要长久兴旺,靠的是善良和读书。所以,只要家里有孩子读书,都少不了要去那烧香叩拜。解放后,文昌宫改为学校,即郝穴小学前身。

    1954年,黄氏的住房由政府改造归公后,成为了郝穴第一家工商银行。那条街依然是郝穴最热闹的地方,商铺林立。除了银行、税务所、旅社之外,也有渔行交易所等小摊小贩的店铺。但还有一家出租煤气灯的吴老四,那时还没有电灯,若是哪家有婚丧喜事,都要上门找他租用此灯。为什么叫煤气灯?就是用煤油充气点燃;灯的下面有一个圆型的灯座,上面有像草帽一样的灯罩,挂在家的堂屋中央非常地亮。而在灯座旁有一个打(充)气的铜杆子,上下来回不停地抽动,待把一个带网眼状的布罩,吹成像一灯炮一样,煤气灯就亮了。可以说,这煤气灯的亮度,不亚于如今100瓦的电灯炮。

    640.webp (8).jpg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供图

    说到吴老四,我是老郝穴人,对吴氏家族比较了解。他们吴家老辈有六姊妹,四个儿子,两个女儿,三儿子留学后回了咸宁。他们的父亲在解放前是从咸宁跑生意到郝穴时,觉得郝穴是个好地方,在内荆河坐船和运货可以直达武汉,更不要说小镇依傍长江;因为做什么生意,都讲个水陆交通便捷。所以,他们的爷爷爱上了郝穴这块风水宝地,也喜欢郝穴的风土人情,最后干脆定居到了郝穴。便在黄家场修建了四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的房子,临街是木雕阁楼,面积约有1000平米。并在郝穴开了第一家绸缎铺,商号名叫“吴永发”。在紧挨吴家的西边,修建了一座郝穴剧场,当年吴老四投资入了股,是此剧场的股东人之一,本地人土话叫它为“戏院子”。

    黄家场老街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宅,在这条朴实的老街上隐藏着一座古老的大宅院,沉寂凝重,古老厚重,饱经沧桑,汇聚了郝穴古镇的木雕、砖雕等古老建筑的艺术。那就是吴家老宅。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正门不大,石条门框,进门为门厅,其庭院深深,有四重石板天井,两扇炳墙门,两个厢房,一个后花园。楼、厢房更为精致,花格廊栏,窗棂映影。厅稍小,两边厢房宽大。

    也许有人不知道,什么叫炳墙门?我从大房孙儿吴中荣口中得知,他们吴家的炳墙门就像故宫的门那样,门上镶有许多横竖凸起的门钉,每路9颗,共有81颗,是9的倍数,其寓意:人丁兴旺。因为古代人希望家里孩子能够多起来,特别是男孩,所以,人们把人丁的丁和门钉的钉联系在了一起。这些门钉在建筑上是有实际意义的,门钉其实就是钉子的顶帽,同时也有装饰的作用。尽管门钉是铁制的,但每一颗顶帽都要用黄铜皮包裹,才能凸现炳墙门的壮观。因此,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入必由之,出必由之”。门所象征的是户主的地位和资望。

    在古时炳墙门设在住宅内,是有钱人,讲究低调不露财,更显吴家大院的厚重大气。吴老大、老二、老四的子孙们,都是在吴家大院相继出生长大。据二房孙女吴妹回忆:”我们后花园有个很大的花堂用古(大字)砖砌成的,中间是一大株(甲子桃花)树,满园的蔔萄架,各种花草……”另外,我也知道,吴家后花园还有一颗石榴树如海碗一样的粗大,高达屋檐,近百年树龄,是当年建房时所种。每年枝头挂满石榴,是吴家时令的最佳水果。同时,常送给左邻右舍尝鲜;当街坊的人手捧又大又红的石榴,都会夸奖他们吴家的石榴汁多且好吃。

    640.webp (7).jpg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供图

    可是在1940年农历五月初一那天,日本鬼子的8架飞机轰炸郝穴,小镇陷入一片战乱之中……是年6月,国民党政府搞“焦土抗战”,派出200多人的支队,将郝穴“沈家场”、“河南堤”、“镇江寺”等商铺集中的繁华地段烧毁,许多年逾百年的祖传商铺付之一炬。于是,“吴永发绸缎铺”只有关门歇业,直到解放后,吴家主动把住宅交给了政府。除了吴老大和老二两家的子孙们,守着一份祖宗的荫护,依然住在老宅且只占用了两大间外,其余由政府出租,又住进了十一户人家。就这样,黄家场成了真正的生活区,吴家共住了十三户人家,乃是郝穴住户最多的老屋。

    虽说吴家大院,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让人了解水乡的小镇,感悟郝穴的古老。在吴家古宅中,天井宽大,砖雕门楼,题额字匾,随处可见。既表明主人的身份志趣和爱好,也表明主人的财富和地位,这种不显山露水,正是现在所崇尚的低调奢华。可惜在文革破“四旧”中,很多雕刻被无情地铲除,不禁为那个疯狂的年代感到惆怅,多少文物就是毁在那个时代。

    640.webp (6).jpg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供图

    于2015年因扩修沿江大道,郝穴黄家场老街和房子已全部撤除,曾经繁华的老街消失了,留给郝穴人的只有了记忆。不由想到80年代中期,北京某电影制片厂,在郝穴拍一部电视连续剧《荆江涛》(此剧作者:钱家璜),后改名为《荆江情仇》,有一集是在吴家拍的。我在剧中饰群众演员,并在这里呆了几天,前前后后仔细驻足观看,让我浮想联翩。吴家老宅里汇聚了明清时期大宅宏大的砖雕门楼,梁、柱、门、窗之上精美的木雕,蕴含了古典建筑之玄妙,依稀可见吴家浓浓的生活痕迹。身在古宅之中,想像着当年宅前的车水马龙,上至老祖宗,下至小少爷,尽在这老宅里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作为老郝穴的我,心中对黄家场老街,有着一种无法取缔的情怀。如今来老街的人越来越少,有些历史已被遗忘,这里留下来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搬了出去。老街终究会老去,就像你挂念家里的老人一样,终究有一天,他们再也不会守在门口等你回来……

    在郝穴扩建乃至新江陵发展的需要,这条黄家场曾经繁华的老街,将离我们渐行渐远。于是,在我写这篇杂记时,再次来到黄家场徜徉,留下的唯有些许记忆仿佛如昨……伫立于前,历史与现实变得逐渐模糊,或深或浅的步履,叠印着一条长长的历史痕迹,脑海里放飞的思绪愈演愈烈……

    640.webp (5).jpg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供图

    这一座座深宅老院,氤氲浓郁的历史气息,这些画面太熟悉了,置身在这老街其中,使我不由心生幻觉,感觉自己真的站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眼前黄家场这条曾经繁华的老街,在夕阳的余辉下,尤显沧桑。真可谓:不一样的水乡小镇,不一样的古老郝穴……

    扩修沿江大道之前,每次走进这沧桑的黄家场,看到老街的断垣残壁,令人唏嘘不已,吴家老祖宗的美好愿望与眼前的破败景象放在一起,无法不让人感叹世事无常。古老的房子,残旧的门板,时光仿佛定格,尘封的故事,一旦翻开,几许贤人旧事,隽味久长。

    2019年9月20日写于鹤栖庭园

    640.webp (4).jpg
    作者简介:袁丹银、男、生于1958年、中共党员、荆州市江陵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笨拙之笔记录点滴的生活,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的花朵,永远放歌在文学的路上。闲暇之余,擅长诗歌、歌词、朗诵诗、随笔散文等,曾在报刊、电台、网站发表文学作品千余首(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4

    帖子

    9

    社区币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19-9-25 16: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很深,小时候赶该到郝穴,必经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