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818|回复: 0

[荆楚资讯] 荆州这些地方入围“湖北最美地名”评选,你都听说过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0637
    发表于 2017-2-13 09: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10).jpg
    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则神奇的传说,一个美丽的故事。

    由省民政厅、省政府文史馆和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寻根荆楚文脉,寻找最美地名”(系列)评选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中。

    此次入选“寻根荆楚文脉,寻找最美地名”(系列)评选的地名是从全省103个县市区上报的5000余条地名中精心筛选,分为最古老地名、最形象地名、最传统地名、最诗意地名、最人文地名、最生态地名、最励志地名、最乡情地名、最生僻地名、最幽默地名10个类。

    荆州这些地方入围“湖北最美地名“评选!
    你都听过吗?

    最生僻地名——侴(chǒu)潭
    在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长湖边偃月村,有“偃月城”古城土垣,相传是关羽水军屯守处,考古发现大量北宋时期瓷片等文物。 地方志记载:偃月城本叫侴潭(谭)城。城址立有古石碑:关圣帝偃月城故址。

    侴潭(谭)城在明朝叫做侴潭(谭)店,是荆州府江陵县侴潭庄(都)署地。 这一带流传着诸葛亮对关羽留守荆州不放心,想出妙计,那就是在荆州东面建侴潭城,意在让关羽守住荆州,哪知关羽自持清高,只在汉江、东荆河、长江上修筑峰火台,根本没想去修侴潭城。诸葛亮来视察时,关羽无可交差,心虚应付,尴尬不已。 侴,是一个罕见姓氏,侴潭古城也传说是周仓所筑。

    640.webp (11).jpg
    最幽默地名:三堆牛屎(荆州区)
    传说古时候太上老君牵着自己的坐骑-大金牛,云游四方,为百姓造福。途经此地,金牛拉了三堆屎,便长成了三个小冢子,百姓便取名“三堆牛屎”。 三堆牛屎在1949年前土地荒芜,隶属安陆乡三保一甲。1950年后,冢子周边开垦成了耕地;三个冢子于1981年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区域;2014年定为市级文保区域。其座落在宗南村委驻地会东南面1公里处,村级主道路边沿,东至村级公路,西至张家山,南至王兆华农田,北是郑木泽旱地。共占地面积270平方,周围长150米。三个冢子成直线距离分布,形状一致,每冢占地90平方米,封域高度1.9米,距离35米。1981年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区域,江陵县川店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一级保护;2014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区域,荆州区川店镇文物保护单位一级保护。

    640.webp (12).jpg
    最生态地名:天鹅湖(石首)
    天鹅湖位于石首市东北天鹅洲经济开发区,原为长江主航道的沙滩子湾道。1972 年,湾道自然裁弯,遂成长江故道,名沙滩子故道。故道内环绿洲,常有天鹅栖息,又称天鹅岛或天鹅洲。湖(故道)以洲名,又称天鹅湖。湖区所在的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区湿地被列入“中 国重要湿地名录”,属长江中下游保存较为完好的湿地,气候温暖湿润,生态资源丰富,被誉为“生态旅游天堂”。国家先后在这里建立了“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省石首市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湖北省精品旅游区。有“荆楚天鹅洲,惊艳水陆空”之称,即:水中的江豚、地上的麋鹿、空中的飞鸟。

    0.webp.jpg
    最古老地名:荆州
    荆州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因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 古为九州之一。春秋战国时属楚。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国迁都于郢(今纪南城),都郢411年,历20代楚王。秦属南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荆州,后归吴。晋代,荆州治所自东晋永和八年(352年)起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唐,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唐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五代十国时为南平国都。宋为荆湖北路。元为中兴路。明清为荆州府。民国初年为荆宜道。1932年后,为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析江陵之沙市镇建省辖市;同时设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江陵县荆州镇,辖江陵、公安、松滋、京山、钟祥、荆门、天门、潜江8县。

    640.webp (13).jpg
    最古老地名: 江陵
    因“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 江陵建县前即为古句亶封国及楚郢都的一部分。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秦取郢为南郡,并分郢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驻地。秦置江陵已有2289年历史,历代不废,只在王莽时曾一度改称江陆,不久即复名。公元317年东晋南渡晋元帝建都建康后,为安置北方流民,在今江陵县及附近地区设置定襄、广牧、新丰、云中、九原、宕渠等六侨县,自南北朝至唐初侨县屡有合并和新置,唐贞观十七年(643),将最终撤并而成的紫陵、安兴两县并入江陵,属荆州府。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将辖区大部分范围及今属潜江市龙湾等地新设置中兴县,县治赤岸(白马寺镇赤岸村),至1368年明朝建立后撤销。江陵县明朝设4巡检司,清朝设5乡汛,民国年间设5个保卫团和6个区。 1930年1月,江陵县苏维埃政府在黄彩剅成立,旋移驻沙岗镇、郝穴镇。1941年1月,成立江陵县抗日民主政府。1947年12月,成立江(陵)监(利)石(首)县人民政府。1949年7月,荆沙解放,江陵县设9区2镇。1958年9月,撤销区镇设9个人民公社。1961年,设8区2镇。1975年11月,合并为15个区级人民公社和2个县辖镇。1984年3月,设12个区、1个直属乡和4个直辖镇。1987年10月,划分14镇5乡1农场。 1994年10月,荆沙地市合并,撤销江陵县,行政区划调整设立荆沙市江陵区,辖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郝穴7镇和马家寨、秦市2乡,205个村民委员会,1545个村民小组,15个居民委员会。辖区内还有江北监狱及国营三湖、六合垸农场。1998年7月重置县治。2004年9月,国营三湖、六合垸农场划归江陵县管辖,成立三湖、六合垸管理区。2010年10月,滩桥镇增加丹江口移民新村武当园村、马家岗村。

    640.webp (14).jpg
    最古老地名: 公安
    公安县乃三袁古里,百湖之县,著名的荆江分洪工程兴建在此。昔称“七省孔道”、“湘鄂门户”,今有荆岳铁路、荆东高速、江南高速和207国道穿越其境,长江伴境而过,千万吨级的深水码头建立,县城距荆州市区30千米,距宜昌市三峡机场70千米,距武汉市天河机场260千米,交通发达,区位优越,前景广阔。被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评选为全国“十二五”首批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县。 公安置县始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时名孱陵县。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主营油江口(今斗湖堤镇),称左将军,人称左公,改孱陵县为公安县。取意左公安营扎寨之意,公安县名来源于此。

    640.webp (15).jpg
    最古老地名: 监利
    因地富鱼稻,派官“监收鱼稻之利”。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析华容县置监利县,取“监利”二字得县名。 监利地域古属州国,后州国为楚所灭,遂属楚。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楚将原州国之地域割让秦国,秦设州陵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割州陵县,设立华容县。三国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析华容县一部置监利县。以后虽有废兴,但一直延续至今未变。

    640.webp (16).jpg
    最古老地名: 石首
    因境内石首山而得名。 夏时属荆州,商时属荆楚,西周时属楚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时废郢置南郡,石首属南郡华容县。西晋太康五年(284年),分华容县西南区域设石首县,属荆州南郡。东晋时仍属荆州南郡。南北朝宋元嘉年间(440年),废石首并入华容,地属荆州南郡。齐梁同。北周时废华容入监利,石首属荆州沔阳郡监利。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石首属梁。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分原华容县西南境置石首县,属荆州。五代(924年)石首属南平国荆南府。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分石首县东部地域置建宁县(故白臼巡院升级),又以故万庾巡院升置万庾县,与石首三县并存,均属江陵府。南宋建安四年(1130年),改江陵府为荆南府,属荆南府。元时废荆南府,置河南行中书省,辖江陵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天历二年(1329年),改上路总管府为中兴路,石首属中兴路。明时废行中书省,设置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改中兴路为荆州府,石首属荆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北、湖南使司,石首属湖北布政使司(简称湖北省)荆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石首直属鄂军政府;4年(1915),属荆南道;18年(1929年),直属省辖;21年(1932年)湖北设11个行政督察区,石首属第七行政督察区;25年(1936),行政督察区调整为8个,石首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640.webp (17).jpg
    最古老地名:松滋
    松滋市地处鄂湘两省交界处,是国家商品粮、优质棉和生猪养殖基地。境内有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洈水大坝”、国家AAA风景区“洈水旅游风景区”和“洈水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代表“白云边”系列酒。 因东晋时期豫州安丰郡松滋县(今安徽省霍邱县)人为避兵乱,流寓此地侨置松滋县而得名。 春秋战国属楚。秦属南郡。汉高祖初年(前202年)置高成县,属南郡。王莽时期(23—40年)更名为言程,不久复名。东汉建武六年(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今公安县)。东晋咸康三年(337年)置松滋县,县治上明(今老城镇西500米)。唐上元二年(761年)松滋属江陵府,迁县治于江亭(今新场)。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县治迁瀼(rang)口(今老城镇宝塔附近)。元朝改县名为鸠兹。明洪武年间复名,县治老城。清朝沿袭明朝旧制,属荆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1913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1915年,改属荆南道。其后领属多改,县治数迁。1949年7月松滋县解放,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县治新江口镇,设立新江口、沙道观、松滋(老城)、西斋、杨林市5个区;8月增设刘家场区。1950年12月改设为9区1镇。1951年8月调为11区1镇,辖261个乡;同年,枝江县和平乡的江心、莱洲、芦苇等7个小垸划归松滋。1953年4月第11区并入第4区;7月,10个区人民政府改设为区公所。1954年6月新江口划为县辖镇,全县共10区2镇。1955年7月,9个以序数命名的区恢复以地名冠名,共有新江口、大路口、沙道观、老城、王家桥、纸厂河、街河市、西斋、刘家场9个区和新江口、沙道观2个镇。1955年和1956年,松滋第三区所辖的湖颈、镇和、莲花三个乡和隆兴乡的一部分,以及涴市乡的神保垸连同长江干堤,分别划属公安、江陵两县。自此,松滋疆域再无大的变动。

    为荆州这些入围的地方点赞!(荆州新闻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