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3508|回复: 0

[文化寻踪] 江陵地名故事:驴子颈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0736
    发表于 2017-7-18 1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截图20170718113307.jpg
    驴子颈项是荆江大堤左岸郝穴段的一部分,距郝穴镇政府驻地西北约2千米。此堤段长300米,堤面宽10米,堤底座约60米,临水面凹入堤身内,是荆江大堤最窄的地方,也是最险的堤段。

    当地有首民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之险,就在驴子颈项”以说明此地的险要。此堤段因窄、薄而得名。古代的郝穴(鹤穴)为长江重要的泄洪孔道之一。自宋代以来,郝穴口多次淤塞,元代多次开挖,又多次堵塞。

    直到明嘉靖二十一年最后一次堵口之后,受上游公安河湾来水的影响,郝穴沿岸江滩不断崩坍。据史料记载,太平兴国年间,建于江边的妙济寺,南宋时建的许仙观,明代时仍屹立于江边的三闾阁,以及九华寺寺庙,均先后崩陷于江中。

    清朝初年尚处于江中的四个沙洲:彩石洲、白沙洲、新淤洲、白脚洲逐渐连城一片,并与右岸江滩合并而形成南五洲。这样右岸逐渐淤长,左岸逐渐崩坍。自民国以来,郝穴一带江滩已大为缩减。形成河泓逼近左岸,淘刷岸脚,犹以驴子颈项处为甚。

    清康熙15年(1676)、道光3年(1822)、道光5年(1824)、道光6年(1825)、道光7年(1826)驴子颈项处五次溃口。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临水面堤脚抛石等多种加固手段,但每到汛期仍然险情不断,自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才稍有缓解。

    驴子颈项是荆江防洪的最前哨,也是党中央主要领导指导抗洪的前线指挥之所。(江陵县民政局地名普查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