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671|回复: 0

[谈天说地] 白鳍豚还活着?民间考察队疑似拍到消失多年的“长江女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30438
    发表于 2018-5-7 07: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9).jpg
    考察队拍到的疑似白鳍豚

    640.webp (8).jpg
    考察队员在长江观察生物活动情况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官方微博2日发布消息称,4月18日,一名环保志愿者拍到了疑似白鳍豚的影像,此前白鳍豚曾被一些学者认为已“野外功能性灭绝”。此次发现的疑似白鳍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昨天,考察团队的领队邹谦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还原了拍到疑似白鳍豚的经历,并表示,拍到的照片经过多名专家鉴定,认为确系白鳍豚。不过,也有淡水豚类专家表示,目前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640.webp (7).jpg
    最后一头人工圈养的白鱀豚“琪琪”
    高宝燕 张先锋 摄

    白鳍豚重要外形特征并没有看到
    长期关注淡水豚保护,长江日报记者在获知此事后的4月23日,连线了参与图片鉴定的中科院水生生物所、我国鲸豚类学科组的专家,仔细了解了现场图片鉴定的过程。专家一致认为:希望是真的,需要公众和更多证据认可。很遗憾,摄影师和志愿者送来的这张照片比较模糊,放大后影像颗粒比较粗,白鳍豚重要外形特征——背鳍并没有看到,且从当事人陈诉现场情况,与白鳍豚习性有不同之处,仅从这张图片还不能确定就是白鳍豚,应该是疑似白鳍豚。安徽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

    环保组织称拍到白鳍豚引争议
    “白鳍豚还活着?”5月2日晚上,绿发会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野生动物保护人士的热议。绿发会在其官微中表示,有志愿者在今年4月18日的一次长江考察中,拍到了疑似白鳍豚的影像资料。

    白鳍豚因其美丽的曲线,被人称为“长江女神”,很早就成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6年,多国科学家在长江干流进行生物考察时,未发现白鳍豚的踪迹。此后有科学家认为,白鳍豚已在野外“功能性灭绝”了。

    记者从绿发会处获取的志愿者所拍照片中看到,在江面上有一段白色的身影露出水面,曲线上看与白鳍豚有相似的地方。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这张照片是否能证明白鳍豚尚未灭绝。

    考察队领队还原拍摄过程
    这次考察是由中国绿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EPNF)发起的“渡江侦察鳍”影像助力淡水豚保护公益活动。负责这次考察的领队邹谦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4月18日一早,他们来到长江一处多年前曾频繁出现白鳍豚的水域进行考察。当天下午,摄影师焦少文在拍摄江豚的时候,忽然注意到附近有一只与江豚明显不同的动物。“当时摄影师距离这只动物有500多米,用长焦对准它拍了两张照片。因为距离远,焦少文看着相机屏幕,放大照片看了看。再将相机举起来想拍摄时,这只动物已经找不到了。”

    邹谦表示,因为怀疑拍到的动物是白鳍豚,焦少文将拍到的照片给同在现场的专家李新元鉴定。李新元鉴定后认为,照片中的动物应该就是白鳍豚。

    3日下午,绿发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曾经活捕白鳍豚的华元渝教授为这次所拍照片做鉴定的视频。视频中华元渝教授认为,照片中可以看到白鳍豚的额头和吻,表示可以确认是白鳍豚。

    此外,绿发会还表示,本次考察还筛选了四个淡水豚观察、监测比较好的位置,设立为长期监测拍摄点。后期将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监测、拍摄,并考虑设置高清摄像头,进行影像录制。

    专家称尚需更多证据支持
    对于绿发会拍到的动物究竟是否是白鳍豚,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一位淡水豚类专家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也看到了相关的照片,但现在无法确认照片中拍到的就是白鳍豚。“从照片来看,拍摄者距离疑似白鳍豚的物体还是比较远的,从露出水面的部分看有白鳍豚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是一些类似白鳍豚的动物。目前只能说高度疑似白鳍豚,因为不能排除一些其他的干扰物存在,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这名专家表示,“无论这张照片是否拍到了白鳍豚,对长江环境的保护都值得我们投入更多。因为长江的生态系统如果被破坏,我们人类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这毕竟是我们的一条母亲河。”

    功能性灭绝并非野外一个都没有
    2006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美国、瑞士、德国等6国科学家,采用一流技术对长江干流进行调查,却没有发现白鳍豚。2012年在上海长江口发现搁浅的白鳍豚,上海水族馆和专家抢救失败,这头白鳍豚死亡。

    专家们认为,长江白鳍豚可能出现了“功能性灭绝”。这一消息发布后,美国《时代周刊》把长江白鳍豚的灭绝评为2007年十大人为灾难之四,成为50年来第一种在地球上消失的大型水生脊椎动物,而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灭亡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功能性灭绝”是对生物生存状况的一个客观准确描述,主要的意思是指残存种群中已经没有能够繁殖的个体,或者由于种群数量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及遗传因素的影响,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的功能丧失,最终走向灭绝。功能性灭绝不是野外一个都没有,科学定义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种群繁衍的能力。

    白鳍豚的生命周期是30年-50年。上世纪80年代早期,长江白鳍豚有400头左右。2006年以前,长江白鳍豚曾在长江九江段八里江水域出现过。

    来源:长江日报、北青网
    记者:高宝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