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4日 
谣言:湖北荆门养猪场被淹?河南南阳暴发猪瘟? 
真相:近日,部分网络自媒体账号发布含有“荆门某地因连续下雨,导致养猪场被淹”以及“当地人捡猪”等内容的视频。经核查,该视频实为部分账号采用“移花接木”“拼接画面”等造谣方式,翻炒2021年某地区养猪场的旧闻,并非发生于湖北省荆门市。 另外,还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含有“都别吃猪肉了”“原来是猪瘟又来了”等内容的视频,并将发布地点定位至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七里园街道某处。经核查,该区域未发生相关事件,视频内容为不实信息。经当地有关部门对该网民进行严厉批评教育,明确告知其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违法性及社会危害后,该网民已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主动配合下架不实视频内容。(来源:“湖北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河南省网络辟谣平台)
辟谣:山西忻州“供暖公司锅炉爆炸”系虚假信息 详情:近日,山西省忻州市李某为博取流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供暖公司锅炉爆炸”的虚假信息。视频发布后,引起大量网民评论转发。经当地相关部门核实,李某发布的内容不实。其行为已扰乱社会秩序,引起社会恐慌。目前,忻州市岢岚县公安局已依法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来源:“山西网络举报”微信公众号)

科普:今年冬天是冷冬? 详情:近期,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席卷我国大部。降温过后,全国多地都提前感受到了常年11月甚至12月的寒凉,内蒙古、河北、山西、湖北等部分地区气温创当地10月中旬最低纪录。由此,关于“今年冬天气温很低,是个超级冷冬”的说法引发社会关注。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表示,国家标准《冷冬等级》(GB/T33675-2017)和《暖冬等级》(GB/T21983-2020),对冷冬和暖冬给出了明确定义。根据定义,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简单来说,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概念”。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温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等的影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需要结合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测信息进行综合研判。(来源:中国气象局、央视新闻)

通报:新疆警方公布一批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详情:“净网—2025”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新疆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破获一批案件、打击处置一批违法犯罪人员,确保网络空间清朗有序。10月23日,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案例 喀什地区汪某编造发布“某酒店房间里的矿泉水不能喝,都被注入传染病毒”的谣言信息。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刘某为博取关注,对两名路边醉酒人员拍摄视频,并配文“两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谣言信息。 喀什地区高某为增加账号粉丝量,编造发布“某地结婚,国家补贴一套楼房及现金红包”谣言信息。 吐鲁番市冯某发布“某地3万元就能买新娘回家”谣言信息。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库某多次在他人抖音直播过程中恶意评论并谩骂侮辱他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例 伊犁州白某为非法获利,通过物业人员槐某以及另一家装修公司李某、梁某等人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 湖北籍人员宁某发布帮助他人非法查询个人信息网帖,有偿向他人提供查询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利。 乌鲁木齐市赵某、王某利用职务便利搜集死亡人员信息贩卖给殡葬服务人员,从中非法牟取利益。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例 阿克苏地区阿某受从事黑灰产违法犯罪人员蛊惑,通过通讯群组发布收购网络平台虚拟账号有害信息,低价购入实名注册账号,并高价出售给从事黑灰产违法犯罪人员非法获利。 喀什地区阿某、安某2人被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拉拢利用,通过架设“GOIP”(简易组网设备)方式,帮助实施电信网络犯罪活动并从中非法获利。 伊犁州沙某利用营业厅上班职务之便,非法办理手机卡并出售给阿某,阿某伙同阿某某利用购买的手机卡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拨打涉诈电话非法获利。
网络色情、网络赌博案例 乌鲁木齐市徐某发展多名代聊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引流招嫖,利用社交软件组织失足妇女进行卖淫活动。 吐鲁番市沙某、依某通过涉赌网站参与网络赌博违法活动。 阿克苏地区张某通过在即时通讯群组中招揽赌客,利用线下“捕鱼机”组织赌博,为赌客充值上分并以转账方式进行赌资结算。 上述案例中违法人员均已被公安机关依法打击处置。(来源:@新疆网警)

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