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4627|回复: 0

[文化寻踪] 在水乡小镇郝穴:“三步两道桥”的美丽传说是真实存在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259
    发表于 2018-11-28 09: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13).jpg
    离乡多年不忘家乡桥
    ——网友玲玲

    惊喜又见君写桥,六桥分坐河中腰,
    一河清水伴云走,几叶小舟摇呀摇。

    清清河水青青草,鱼虾追逐水中跃,
    淘米洗菜洗衣服,一担木桶把手挑。

    炎炎夏日似火烧,曾记顽童戏水闹,
    白白屁股蹬蹬腿,摇头晃脑不害臊。

    最忆还是周孔桥,风拂杨柳丝丝飘,
    水清岸绿成对影,鸟雀欢鸣又筑巢。

    水呀水,桥呀桥,清澈见底无杂草,
    如诗如画家乡美,故人怎忘家乡桥。


    640.webp (12).jpg
    “三步两道桥”是个美丽的传说,在古镇上真实存在。故事发生在清代乾隆时期,那时郝穴镇被小荆河一分为二,东西街道(今西湖路)被隔断,行人通过要渡河水,为了方便市民,当地绅士黄秀才在河上架起一座七尺宽的木板桥,百姓称“黄桥”,解决行人过河难的问题,但往来行人多,桥面又窄,不能满足市民过河需求。

    当年修建“黄桥”时,黄家善举获得市民一遍赞美声。与黄家有积怨的富豪朱老板嫉妒黄家,朱家人不愿过黄桥,也在河上架起一座七尺宽的木桥,百姓称“朱桥”,两桥并肩仅隔三步距离,市民戏称“三步两道桥”。

    后来,一游方和尚看到此景,了解事情的缘由后,在河边一酒楼上题《西江月》词一首:“朱黄二家斗气,三步两桥何必,舍嫌联袂筑大桥,百姓津涉永济。”朱黄二家看后被触动,于是两家捐弃前嫌,拆除了“三步两道桥”,共同出资,于乾隆四十年孟夏建起了一座石桥,用游方和尚的《西江月》词中的“永济”句,命名永济桥。“三步两道桥 ”已成为历史,但在古镇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望来子桥,俗称“王癞子桥”。望来子桥是郝穴郊外通往普济路上的一座桥,离古镇四公里处。该桥建于何时?因无历史资料可查,不得而知。据传,明清时代,当地有一个姓王的土豪生了个不孝之子,年轻时孔武有力,依仗家势欺负穷人,手下聚集一批混混横行乡里,闹得鸡犬不宁,老百姓背里咒骂他断子绝孙。

    老土豪见儿子不成器,责怪自己“子不教,父之过”。加之儿子已年过四十岁,取了两房媳妇,都没有添孙的迹象。老土豪日夜企盼抱上孙子,在无望中忧郁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

    小土豪安葬父亲后,在家中清理遗物时,发现父亲留下的一份遗嘱,上面写道:“观音菩萨在点化,望儿弃恶顾全家,多做行善积德事,古语不孝无后大。”小土豪看后,幡然醒悟,悔恨自己这些年来危害地方,决心痛改前非,改恶从善,拿出家产,救济贫困乡亲。

    几年过去,小土豪已近半百,还是没有一男半女,每天烧香磕头也无济于事。有一天,一过路的和尚来到这里,被小荆河隔阻,不能渡河,便在这里化缘筑桥。小土豪得知,拿出资金修建一座桥,方便来往行人。

    竣工那天,和尚按小土豪的心愿,取名“望来子桥”。由于小土豪悔过自新,受到乡亲们的尊重,在五十五岁那年,老天爷终于给他送来贵子,后来儿孙满堂。望来子桥在民间留下了这段故事。

    640.webp (11).jpg
    铁牛桥是建区设县后才修建的,因城市扩建,中兴路要向西连接,1999年在小荆河上架桥。自此,中兴东路和西路连成一体。铁牛桥用石礅,桥面用钢筋水泥铸成,桥体造型典雅大方,每根桥栏上的石柱都雕刻一尊“角端”(铁牯牛),因过桥西行直上铁牛矶,故名铁牛桥。

    640.webp (10).jpg
    肖河桥也是建区设县后才修建的一座现代桥,横跨江陵大道上,因当地名叫肖家洼子,故名肖河桥。该桥造型大方,桥孔跨度宽,石礅水泥路,桥面宽敞,车辆畅通无阻,行人川流不息。桥的周边多是行政科局大楼,桥、楼相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640.webp (9).jpg
    龙渊桥处在龙湖湿地公园旁,是江陵大道向西通往荆江大堤的一座桥,是建县后修建的,桥洞三孔呈圆型,桥面宽敞通车,两旁人行道圆拱型双栏杆,是造型最美的一座桥,该桥妆点了城市,与龙湖公园相映成趣,独自成一景。

    640.webp (8).jpg
    龙湖小桥群,建在龙湖公园内,每个桥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游客站在桥上可见“风拂湖水千层浪,夏荷摇拽芙蕖香,夕阳斜照龙湖亭,月下情侣双凭栏。”

    640.webp (7).jpg

    640.webp (6).jpg

    640.webp (5).jpg
    唐代长江大桥。在长江上架桥,今天看来不足为奇,要说唐朝在长江上架桥,读者可能不会相信,但史书上的确有在江陵江面上架起一座长江大桥的记载。据宋代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新唐书▪志第三十▪地理(四)▪山南道▪江陵府江陵郡》记载:“江陵,次赤。贞观十七年省安兴县入焉。贞元八年,节度使嗣曹王皋塞古堤,广良田五千顷,亩收一钟。又规江南废洲为庐舍,架江为二桥。”《新唐书▪太宗诸子列传▪嗣曹王李皋》又记:“初,江陵东北傍汉有古鄣,不治,岁辄溢,皋修塞之。得其下良田五千顷。规江南废洲为庐舍,构二桥跨江。”

    《新唐书》的大意是:江陵,是很富裕的大县。贞观十七年,中书省(相当国务院)将侨县新安县并入江陵。贞元八年,节度使(地方行政长官)嗣曹王李皋在江陵修建古堤,广开良田五千顷。每亩可收粮食一钟(一钟,约640升)。并规定废洲(干涸的沙洲)可做房百姓居住,为了方便交通,修建两座桥跨江大桥。从这段文字上看,李皋整治的古鄣(古堤),很难治好,年年破口倒堤。

    李皋决心筑新堤阻塞江水泛滥。堤修好后获良田五千顷,百姓可在干涸的沙洲上建房居住为集市,并在长江上修建二桥跨江而过。《新唐书》虽然没有说出二桥修建的准确位置,但年年倒堤的地方和筑堤后的废洲就是指长江口鹤穴、 鹤渚。

    有学者考查,郝穴上游五公里处,江边有条古垱,名黄林垱,古人为什么要在这里打垱?!肯定有重大的建设才能打垱,黄林垱可能就是古长江大桥的遗址。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有待专家们进一步考正。

    640.webp (4).jpg
    中国自古就是桥文化的故乡,古代桥梁深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建桥要求工艺与环境达到高度统一、和谐,彰显城市的文明。一座美丽的桥,不仅在使道路通畅,还蕴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桥文化是地方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造型优美的桥,一段建桥的故事,可在地方代代相传,流芳百世,让游子记住乡愁,不忘根本。

    (上)


    江陵史志学会 谢川 供稿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提供部分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