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8949
|
失踪几十年,突然出现 将军刚与他通信,线索又断了 1955年9月,毛主席在北京为新中国十大元帅授衔,颁发勋章完毕,国务院又为新中国第一批将军授衔,并发勋章。将军授衔典礼完毕,杨得志、杨勇两位将军高高兴兴地走出了会场。
此时,两位将军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红军长征时自己的老部下李祥。李祥跟杨得志拜过把兄弟。从长征开始到长征结束,李祥一直在杨得志的直接领导下冲锋陷阵。杨得志当红一方面军一师一团团长,李祥当一营营长;杨得志当师长,李祥当团长。1936年2月后,李祥又一直在一师师长陈赓、政委杨勇的麾下战斗,直到李祥进红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9年春后,两位首长再也没有见到过李祥。如果李祥还在部队的话,至少应该授予他中将军衔。然而,此时李祥却生不见人影,死不见记录。因为查不到李祥的下落,两位将军把他当成牺牲的红军干部,将其名字记载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据说,关于李祥的下落,毛泽东主席曾经过问过。毛主席为什么会记得他呢?这是因为李祥在长征途中,一直是先头部队的基层领导。1937年和1938年,他又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警备第一团的副团长。他直接参与过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任务。
李祥的名字载入牺牲将士名单不久,忽然,他又复活了。1961年,杨得志、杨勇分别收到从湖北省江陵县熊河区永兴人民公社侯垱生产大队寄来的信。寄信人叫侯礼祥,自称李祥。信中说,他是昔日的红军团长,强渡大渡河时的十八勇士之一,两位将军的老部下。接到信后,两位将军都分别与侯礼祥通过信。然而,1962年后,他们之间的通信又突然中断,自称李祥的侯礼祥再次“失踪”。以后,因为国际形势紧张,蒋介石要“反攻大陆”,农村开展“四清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两位将军再也无暇顾及与“李祥”的联系。
侯礼祥生于1912年,念过四年私塾。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父母双亡。十五岁那年,他从江陵县侯家台那个“水袋子”的低湖地区,来到古城荆州。念过4年书的人,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侯礼祥想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在城里找一份工作,以自食其力。可是,个头并不太高、营养不良的他,一直没有人雇用。此时,他却被一个人高马大、膀阔腰圆的年轻叫花子盯上了。
“你叫什么名字?”叫花子轻手轻脚地走到侯礼祥跟前问。
“礼祥。你呢?”
“哦,李祥。这个名字好听。我叫梁子,你就叫我梁哥吧。”叫化子看侯礼祥饿得歪歪倒倒的样子,从衣兜里拿出几个铜板:“拿去,买点粑粑吃吧。”
侯礼祥肚子里填了些东西,似乎有了精神。他四处瞅了瞅,下一步又到哪里去呢?此时,侯礼祥发现叫花子还在那里盯着他,于是走近了叫花子。
“李祥,你要到哪里去?”
“不知道。”
“你住在哪里?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我住在荆州城东边八九十里远的侯家台。家里很穷,也没有什么人了。”
“我今天要到汉口去讨饭。你愿意跟我去吗?”
“去汉口?”侯礼祥再次打量了一下叫花子:“那当然好啊。”
“那好,今天晚上我们就搭洋船,下汉口。”
就在那天晚上,小小年纪的侯礼祥从沙市洋船码头出发,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到了汉口,梁哥将“李祥”介绍给一家招待所,后来又转到了武昌。从那时候起,侯礼祥白天接待南来北往的客人,晚上就补习文化。
1928年5月,“李祥”正式被派往江西,参加地方革命工作。1929年春节前夕,正是红军扩编的时候,侯礼祥被地方干部送到了红三军团五师十四团二营五连当兵。当年3月,“李祥”由连长彭绍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年,他被编入红一方面军一师一团一营一连,直到跟着部队从江西出发,踏上万里长征之路。他也由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一个台阶地提拔到红军团长的职位。
从“梁哥”错将礼祥当“李祥”,一直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侯礼祥都是用“李祥”的名字“登记注册”的。
为什么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侯礼祥乐意接受“李祥”这个名字呢?他说:“小时候在家里,父母和乡亲们都只叫我的名,而不叫我的姓。这似乎也是中国人的习惯。我们侯家台的人都姓侯,大家叫我礼祥,是省略了姓氏的。日子久了,我也自己把自己叫‘礼祥’了。再说,两个字的名字简单,叫起来上口。部队都这么叫我的名字,却很少写我的名字。我当了军官,也很少签我的名字。所以,我那时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礼祥的礼,是礼貌的礼,还是十八字李的李。再说,我也纠正过人家叫我十八字的李,但一纠正,人家反倒把我的姓与猴儿联系起来,怕我做事像猴一样毛手毛脚,从而不给我官当。我想,十八字李就十八字李吧,这是一个大姓,还好些。”
下期请看: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过雪山草地,他是先头部队的先头
来源:江陵县档案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