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4756|回复: 0

[文化寻踪] 黄义尊捐资筑矶头:你在荆江大堤上漫步时,可曾看到江边一石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825
    发表于 2019-6-6 0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webp (3).jpg
    黄义尊捐资筑矶头

    诗曰
    致仕归桑梓,造福荫地方。
    修桥铺石路,兴利为民安。

    这是地方百姓对清代乾隆时期郝穴士绅黄义尊及其家族的颂扬。

    上世纪,你在江陵县郝穴镇荆江大堤上漫步,可看到江边一石矶,凸突在江中,郝穴的老人们称此为 “小矶头”,水利学上称为导水坝。在激流的洪水中,“矶头”起到阻拦、减轻、调节洪水对下游堤岸冲刷的作用,有效地保护大堤。

    由于年年涨水,洪水冲刷堤岸,把堤脚掏空,经常发生溃口倒堤。古人建造“矶头”,改变流水方向,也是水利学上的一大发明。1954年周恩来总理陪同苏联水利专家,参观“矶头”,苏联专家高度赞扬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科学思维。倡导、捐资修建这座充满防洪智慧的“矶头”,就是前清乾隆年间进士出身的士绅黄义尊。

    黄义尊,字达斋,江陵县郝穴镇人,生于1730年,卒年不详。乾隆二十八年癸卯(1763年)科三甲第九十五名进士。历任安陆教谕,朝议大夫,吏部员外郎加二级,监察御史署吏工二科掌印给事中,巡视西城,后迁翰林院检讨。致仕回到家乡郝穴镇,成为当地士绅。

    郝穴镇地处荆江中段,是洪水灾害高发地段。因长江在这段水域中改变了流向,从西北向东南转了个大弯,当地叫蒋家大弯。每年涨水期间,江水直冲郝穴防洪大堤,长时间的冲刷堤脚,使堤脚崩溃,导致大堤陷塌,水灾频发。特别是蒋家大弯东二公里处,大堤正对上游直流,这段堤冲刷最为严重,年年向堤岸抛石填压堤脚,堤基仍然不稳,江水上涨,险象环生。当地政府、士绅、百姓无不当心大堤的安危。

    黄义尊致仕后,力主在长江大堤上修建矶头,以防洪水。在江水直冲的要害处(即现在的渡船码头下)修建大矶头,用大石块磊成梯型,深到堤脚下约2 米,高平堤面,长约100米,直接挡阻洪水冲刷堤脚,另外在下游500米处修建一座小矶头,小矶头从堤身向江中延伸约50米,用石块垒成梯型,把上游的激流引向江中,减轻洪水对下游堤脚冲刷,有效地保护堤岸。据清《江陵县志》和《黄氏家谱》记载,修建矶头全部费用由黄义尊及其黄氏家族捐出。

    修建矶头防洪,是古人在长期抗洪斗争中积累的经验,长江上最著名的有三大矶头,即岳阳城陵矶、马鞍山采石矶、南京燕子矶,这三座都是利用自然地形而建造。在湖北境内,有荆州沙市的观音矶,(又称象鼻矶、宝塔矶),洪湖的乌林矶,武汉的禹功矶,鄂州市小东门外的龙蟠矶。郝穴的大、小矶头与这些矶头相比,其规模小多了,但作用决不比其他矶头小。从清代后期到至今,郝穴镇范围内从未溃堤,不能说不与矶头相关。

    黄义尊回乡后不仅建造了矶头,保郝穴一方平安,还建议地方官修纂《江陵县志》,因江陵地方长期无官志,黄义尊与从兄黄义超(清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共同参与,并力主其事。修志经费全由黄氏家族承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江陵县志》二十卷付梓,为江陵县首部官修志书。

    黄义尊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行善积德士绅之家。父亲黄礼维,字中玄,清康、乾时期贡生,也是郝穴地方贤达之士,为人乐善好施,每逢灾荒年间,捐资赈粥,救济灾民。在郝穴镇上,多次主修桥梁,相传郝穴青石板街和永济大桥都是黄家捐资建修。

    来源:江陵县史志学会 谢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