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杨 于 2014-6-14 14:24 编辑
语文素养培养,尽在易学课堂 高考状元孙婧妍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她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也不是“你是不是很爱写作”,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她很诧异,因为在她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 这是一件奇怪的事:似乎在我们的教育中,任何学科只要和考试扯上关系,那么它往往就会走向应试;而对于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人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也不是他有天赋或者他有素养,而是他一定做了异常多的题目、接受了异常多的训练。拿语文来说,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它内在的韵律与美感。大家在注意什么呢?分数——或者说,能拿到分数的方法。 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分数与素养是有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他只是掌握了特定某种类型的试卷需要的东西,而那类试卷之外,或许他是空白的;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积累足够他挥洒任意一张试卷了。 也就是说,如果要选择一个作为教育目标的话,培养高素养的学生比培养高分数的学生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还是学校的教学目标,素养永远比单纯的分数要可靠得多。 在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其实一个学生有没有语文素养是很难看出来的。试卷有着固定的标准答案,一个凭死记硬背做出题的学生和凭自己发挥做出题的学生,在答案中是看不出来的,结果只是大家都拿了满分而已。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我会觉得他是有语文素养呢? 这就要回到开篇的两个问题:读书和写作。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阅读,应当是人最早的本能动作之一。阅读始于识字之初,甚至是识字之前,每个人在孩提时期都有指着街上的广告、商铺招牌一字字认读的经历,这就是阅读的雏形。而随着人渐渐长大,他认字的水平越来越高,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正确地读出一个字时的成就感,而开始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好奇时,他就要开始读书。 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将读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让其思想指导言行,最终体现在这个人的素养上呢?这样的教育显然应该从孩提时候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与写作习惯,始于易学的朗读与写作课堂! 易学国际少儿教育语文《朗读与写作》课程系列,帮助孩子层层甄选出世界优美经典文章,孩子在诵读中体验经典文化之美,吸收经典思想之精粹,帮助孩子坚持朗读,阅读经典的好习惯,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和新的体会。经典诗歌给孩子的早期教育则是永恒的、无法磨灭的,通过朗读,阅读经典得来的思考与精神洗礼,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通过游戏活动体验,得到字词积累,优美段落和篇章的书写,完美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 易学国际少儿教育语文《朗读与写作》课程,培养您孩子的语文素养,还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