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品涵教育 于 2014-9-15 14:31 编辑
小学识字开始识字晚不晚?
家长教自己孩子识字的利与弊
利就是省钱,弊就是因为速度太慢、周期长、费时费力,最可怕的是结果孩子害怕厌恶抵触识字,错过识字和阅读关键期,恶化了亲子关系,尤其是家长可能失去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可以发挥的积极影响。据统计,在当下诸多不利于孩子识字阅读的大环境下,因为屏幕依赖症等种种因素,孩子自己通过生活环境随机识字的成功概率是20万分之一,这类孩子往往是某种意义上的天才。
即使家长注重孩子早期识字阅读,但往往因为教材不系统、方法不专业、环境不失当、母子关系缺乏距离美感、虎头蛇尾始乱终弃等孩子最终没能在关键期识够字建立阅读能力,从而失去的不仅仅是字,失去的是本可在关键期内可能容易培养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知识、视野、注意力、生活感受力、高标准的审美,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未来把握自己高品质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要素。
家长教不了自己的孩子识字
正因为您是家长,和孩子太亲密,孩子容易开小差;家里的教学环境孩子太熟悉,没有新鲜感和兴奋度,不仅容易开小差而且记忆效果差;没有集体教学环境和各种游戏配套,表现欲得不到调动和满足,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家长本人的耐心、持续性和系统性不够,不能一股作气完成达到最低级阅读能力需要的识字量,而且不知道哪些是常用字,这样,结果一:孩子不能阅读,时间久了学过的字就忘了,您和孩子平添了失败感。结果二,比如孩子识字量不够,还不是最常用的一级字,他(她)自主或应您的要求开始阅读,读物的生字量又不配套,孩子读起来非常吃力,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失去阅读的兴趣,时间久了,还会产生挫折感,厌倦、恐惧和逃避阅读和学习。这就违背了我们家长快识字早阅读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初衷。孩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投资。把教育这么专业的事交给专家去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小学识字错过了关键期,事倍功半
我国现行识字阅读的年龄安排出现宏观上的滞后,因为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3-7岁是识字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图形、色彩、声音敏感,孩子识字就是对字进行整体轮廓照相,轮廓越特别,分辨越容易,记忆越深刻,事半功倍。因此“繁”字的轮廓独一无二,认起来一点都不比“大”字难,因为“大”字的轮廓和太犬很相似,容易混淆。7岁以上的孩子对字的外形、图像、声音、色彩的敏感度不断衰减,关注点越来越偏重字的意思,因此识字困难。小学的笔画结构识字法,把一个图形拆成很多笔画和结构,让简单图像复杂化,使识字难度更是雪上加霜。相反,中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得低于150万字,而达标学生很少。因此,“识字要提速,阅读要提前”是从根本上减轻小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小学6年级与前苏联小学3年级相比,阅读量少一半,而且程度肤浅。即使如此,负担还是太重,直接原因就是识字耗掉太多时间和精力。我国95%的小学生在4年级前因识字少而无法大量阅读,对阅读毫无兴趣,写作时词汇量捉襟见肘,内容空洞,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易学国际少儿教育轻松快乐学汉字,不仅能让孩子会写、会读、会认700字,同时可以让孩子的识字量达到2000以上,真正为孩子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识字开始识字晚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