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1573|回复: 1

我在郝穴生活了六十多年从未挪过窝,记忆中的老街、小巷、瓦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63
    发表于 2022-3-8 10: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40 (8).jpg
    江陵县郝穴镇坐落于长江之畔,拥有近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古镇东西南北的西湖桥(以前叫土垱桥)、永济桥(郝穴第一座古桥)、太平桥、永济垱桥(粮食储运站旁)、丁公(祠)桥(曾用名:跃进桥)、周孔桥的这六座桥下,流淌着一条清澈的里河(即:内荆河),环绕在古朴的民宅和商铺的周围。有道是,小桥流水人家,如诗如歌如画,胜过瑶台神仙境——朝闻鹤鸣,夜枕江涛。古今美誉:仙鹤故里。

    美妙而又优雅的诗意古镇,留存的记忆轻掩似水流年——老码头船来船往,老街市商贾云集,老建筑古香古色,老瓦屋庭院深深,老商铺酒旗迎风,老字号小吃传统……当年“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灯火”的繁华,素有“小汉口”之称。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老街老屋,早已淡出郝穴人生活的视线。

    640 (7).jpg
    生长在郝穴的吾辈,犹记古镇青砖墙、黑瓦屋和木阁楼,散落的小巷子不计其数,至今谁也说不清楚。那时的河南堤、黄家场、四岔口、太平街、衙门巷、雷大巷、竹架子、童家弯等等街巷撑起镇区骨架,还有大桥口的老茶馆群贤楼,前进街口的百货楼、纺织品楼、老米面馆,祠堂巷口的饮食楼,以及最早的关帝庙、许仙观、九华寺、丁公祠、戏院子、胜利小学、西湖小学(文革期间叫红卫小学)旧址等都是星罗棋布、遍及镇域……古建筑大多数以砖雕、石雕、木雕为装饰手法,往往是高宅、深院、水井;特别是镂空的雕花窗射入斑斑点点细碎的阳光,颇有古典建筑特色之美,依稀透露出明清时代的古风民情。真可谓:老街古韵悠悠,小巷深处人家;古镇春秋冬夏,晨昏暮纱,几多客披紫霞。

    640 (6).jpg
    小时候,我常常伫立镇中心高高的石拱桥上,极目远眺整个古镇,掩映在浓郁的苍绿中,白的是墙,黑的是瓦,炊烟从屋顶袅袅升腾,宛如一团团白雾,让天空变得云蒸霞蔚。其实,在文革前,民宅的房顶都是清一色的黑瓦,方言叫纸瓦。如是说,屋顶是瓦的天地,一片叠着一片,一排挨着一排,美若鱼的鳞片。还有铺满地的青石板路像一幅历史卷轴,上面跳跃着几代人奋斗的身影,衬托着蓝天白云,渗出几许黑,透出一方白,宛如一幅刚画好的水墨画。

    几年前,我写过《郝穴曾经繁华的黄家场》的文章,已编入《江陵记忆》一书。以前的黄家场,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热闹非凡。由于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修编,这里均已全部拆除;随着时光遗留下来的,是一条名存实亡,被岁月淹没的老街。当我再次走到此地,给人废墟一样的感觉,除了怀念之外,那里藏着许多故事和传说,如今都是空落,都是寂寞,任凭路人去猜、去想、去流连,重拾一段情感,感受它带来许多的回忆。

    640 (5).jpg
    目前,惟有西湖路上的“松鹤堂”,在明清时期建造,如今仍显原汁原味。它坐北朝南,有天井一方,上下两层回廊。虽然历经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岁月的洗礼,但至今保存完好,房子不但美观,而且牢固,融合了古代建筑设计美学之精髓。那时候,我常能看到像郝穴“黄氏家族”中的大户人家山墙上的脊,有人称之为风火墙,但更多的人说是马头墙。其高低不同、远近相宜、黑白相间,不仅体现了线条与色调的美,更是散发出一方江汉平原水乡古镇的韵味。

    640 (4).jpg
    郝穴黄氏是当地的一大望族,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就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过去的松鹤堂,是黄氏家族族人开的药铺,既坐诊又卖药,在晚清时很有名气,民国年间规模更大。松鹤堂原有好几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扩建城市道路时,前边的一排门店被拆除,仅余后边的这重老屋。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这老屋被发现,并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古镇存世稀少的明清建筑,因而郝穴人看得格外珍贵,维护得也格外精细。昔日的松鹤堂,现定为“江陵县民俗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640 (3).jpg
    殊不知,西湖路原郝穴文化馆,前身是“禹王宫”,后设为“湖南会馆”,庭园楼阁,面积之大,前后有几重,其建筑可和松鹤堂媲美。于1930年5月,红军攻克郝穴时,在湖南会馆建立了“江陵县苏维埃政府”;50年代初在此地创办郝穴发电厂;随着古镇的发展,因郝穴供电站取代了该厂;到了70年代末期,郝穴日杂站租下此地设置废品收购站。后来地方政府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在此处成立郝穴文化馆,由原江陵县政府挂牌,定为“江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没想到,这座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遗址,在十几年前被某部门主观臆断无情地拆除,把这个地方卖给开发商修建商铺租赁成家具卖场。试问:为什么不懂得珍惜从久远年代遗存下来的“红色历史符号”,好好地保存旧址,为郝穴人留下红色传承基地呢?

    640 (2).jpg
    针对此事,一时引起了老郝穴人的诸多非议,为失去那座老瓦屋而痛心。都知道,“江陵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它是红色革命历史胜迹,保存下来有一定文物价值。为之感到遗憾的是,一座好端端的遗址,就这样轻易而举地夷为平地,从此在古镇消失了。当年谁也无法来阻止拆除老屋,现在只能带着惋惜的心情,用笨拙的文字,为纪念这座“红色”瓦屋留下只言片语。或许,当初没有谁有心去延续文脉,只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我去过苏杭、西塘古镇、凤凰古城等地方,见过那里大多数历史建筑聚落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些属于人文类景观。到处都是旧址,低矮的老屋,拥挤的巷弄,爬满青苔的院墙,鸟语花香的庭园,鲜有时代规模巨大的商品房小区和整齐一致的建筑风格,与当地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无须关联。尽量保存传统古建筑的原貌,为后人留下值得显摆的宝贵财富,体现出一座城镇的历史悠久。

    640 (1).jpg
    倘若鹤乡的这些老瓦屋依然存在,郝穴古镇才显得底蕴厚重起来。就像一段历史,如果没有尘封的文物存在,有谁会知道它的沧桑变化。历史也在日复一日地受伤,对人而言,却是需要一种安慰。今人想看的,或许就是历史的疤痕,它们的斑驳实在是瞩目。真的想再走进郝穴老街,看着飞檐斗拱随意勾勒天空的轮廓,翘角阁楼深锁寂寞。游人或许感觉,这里与春天的荆楚水街一样,若下些细雨最有味道了,檐滴如杯中剩酒,你会更从容饮下一段旧时光。

    黛瓦青砖的老房子,乌黑沉寂清凉,甚至冰冷。因此,古镇是不需要很多树木遮荫的。说到此处,即便追溯到秦砖汉瓦时代,无论是皇家大院,还是民间陋屋,遮风挡雨也离不开每一片瓦。平头百姓要求“上有片瓦,下有寸土”,是生存的最低条件。因此,有瓦就不怕风霜雨雪、烈日酷暑;有地就可以安心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足以说明有瓦的地方就有家,方能生生不息。

    640.jpg
    我在郝穴生活了六十多年,从未挪过窝。深知那些老瓦屋一直释放着家的气息,屋的温馨,它连着老郝穴人的呼吸,让人们享受一年到头的冬暖夏凉。虽说古镇的老瓦屋已稀少得难觅其踪,但镇域的历史脉络永远定格在我的眼前,依然是那么清晰,它演绎了郝穴人的生命曲线,承载了父辈辛酸的生活历程,也叠印着吾辈的成长足迹,更支撑着代代人的文化自信。

    郝穴有着岁月的沉淀;一个个故事,丰满了古镇的历史人文景观,让我时常想起曾经的烟火,那一抹因难以忘怀而留存的情结——永远是我的记忆童年、记忆老街、记忆小巷、记忆瓦屋、记忆乡愁……

    640.jpg
    作者简介:袁丹银、男、生于1958年、中共党员、荆州市江陵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以笨拙之笔记录点滴的生活,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的花朵,永远放歌在文学的路上。闲暇之余,擅长诗歌、歌词、朗诵诗、随笔散文等,曾在报刊、电台、网站发表文学作品千余首(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

    帖子

    94

    社区币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5
    发表于 2023-2-1 1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联系到郝穴黄氏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