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8967
|
虰虰,是我们天门老家对蜻蜓的俗称。
小时候见的蜻蜓多,干的坏事也多:捉了蜻蜓揪尾巴,撕翅膀,把折翅的蜻蜓拿去喂八哥,逗蚂蚁……
过去农村收割早稻和中稻,禾场上随处可见蜻蜓。有的在空中飞,有的歇在晾晒衣服的竹木衣架上,有的歇在周边的树枝和篱笆上,更有大胆者,歇在打场拉石磙的牛的角上……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运动伤害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很多地方的农田出现了荒芜现象,于是天门出现了一个顺口溜:“一人讲,众人听,锄头把上歇虰虰。”方言也是民族语言的一种,蜻蜓敢在农民肩膀上的锄头把上歇息,是亲近人的表现,我和小伙伴们为什么要去伤害蜻蜓呢?只能说小时候不懂事。
现在想见到蜻蜓不容易了。小孙子见到蜻蜓,会文绉绉地来上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只知道蜻蜓,不知道虰虰。虰虰不会是他的乡愁。但这一代孩子不会再去伤害蜻蜓,这就好。
最近在省委洪山礼堂对面的喷泉广场发现了家乡常见的糯米蜓。
糯米蜓的头晶莹剔透,就像家乡的糯米。和其它蜻蜓相比,糯米蜓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气象预报员。夏秋雨前,因为翅膀沾水,糯米蜓总是低空飞行,这一点,农民都知道。那天,在洪山广场见到低飞的糯米蜓,我连忙告诉老伙伴们:蜻蜓低飞要下雨啦!大家都感谢我,其实功劳是蜻蜓的。
又一天,一位96岁的女红军在家人的簇拥下来喷泉广场散步、照相,一只蜻蜓突然闯入了老红军的镜头。
蜻蜓会不会也是老红军的乡愁呢?(武汉周年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