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10-13 16:10 |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编
 
- 积分
- 238949
|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人生就像一只飞鸟,离开巢穴,总会归窠。我的人生里,郝穴就是我的“鸡埘”之地。
所以,我带着浓浓的家乡情愫写下《沁园春•寄盼江陵》一词:
沁园春•寄盼江陵
沃土江陵,一马平川,鹤翥鹭翔。有河洲密布,水云阡陌,市门如许,鱼米丰双。似画长堤,回肠九曲,险段荆江无仿徨。清佳地,让千年郝穴,不再沧桑。日新郊野城乡,园林式、闲庭鸟语香。
喜三桥浮雾,九州通铁,机飞四海,商买诸方。科技兴区,春秋产业,开发优游迎众邦。昌繁梦,盼百行万事,腰壮雄强。
图片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童奎
我为何对郝穴情有独钟呢?缘于我的老家在南五洲新江村(中码头),与之隔水相望,她,是我人生见到的第一座集镇,同时我在江陵的江北土地上已工作近四十年。南五洲,原先为郝穴的属地,叫郝南,后因行政区划而产生区别。我曾豪情戏题:
《南五洲》
九曲荆江送百川,
长流万古不回还。
五洲若问在何处,
郝穴新城过渡船。
从中码头渡过长江,只需二十多分钟。渡船,是新江村村民集资购买的,对本村村民实行全员免费。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走出乡村,去看一看外面的大世界,因此,一有空,就喜欢往郝穴镇上跑。数十年来,郝穴是我出门与归宿的必经地。
儿时的郝穴,是一座古镇。光滑的青石板路,古老的青砖黛瓦房,精美的雕梁画栋,徽式的挑角飞檐,传统的门当与户对,红红的春联门牌,加上厅堂的金碧辉煌,仿为宫廷别院。曾经记得,从中码头郝穴渡口下堤,入镇不远处,有一条南北向的青条石街坊,街面西侧,有一座类似佛堂的民居,堂屋正中有一樽金铜长颈仰首大乌龟,长约2米,宽约1米,背高约0.5米,背负着与身同宽的一块碑牌,其高度超过我那时身高,金龟四周可以环视。龟躯占到堂屋面积一半左右,中堂案台上点有香火。龟头与龟身,铮铮发亮,传说触摸龟身可以赐福平安和长寿。经年后,这件古董不见了,但它的模样至今还在我脑海中时时浮现。那时镇上街道并不大,大体呈井字形,东西向的西湖路、建设路,长约1000—1500米,连接南北向的太平路、泳济路、沿河路,长约200—300米,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街巷。
记忆中,西湖垴为核心街区,在总体上,太平路最古老,西湖路最繁华,建设路最时髦。每每过年过节,西湖路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井字型主街中间有西湖,为“口”字形放射状水网。西湖桥、永济桥、太平桥、永济垱桥、丁公桥和周孔桥将街区相勾连。郝穴的大街小巷,木板门店,依街而立,镇民淳朴,依湖而居;街巷、楼台、店面,栉比鳞次,高低错落;柳立两岸,湖生云烟,是一座精致的江南水乡古镇。但遗憾的是,那时的西湖,水系填塞,水色暗淡,煤油味甚浓,经常翻塘死鱼,腥臭弥天,大煞风景。现经内荆河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开展,两岸风景和水质都改善了许多。
郝穴,有二千多年建埠历史,人文㡳蕴丰厚。“郝穴”美名,笔者归纳为四说。
一是地理说。郝穴因穴得名。史载古代荆江两岸有九穴十三口,郝穴为九穴之一。为何有的称为口,有的称为穴呢?古代地理命名非常讲究,江河相通之处为口,如汉口;江湖交汇之处为穴,如郝穴。郝穴,正是西湖与长江交汇之处。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郝穴口被堵塞,荆江大堤连成一体,河湖景观自此消失。
二是方言说。郝穴,曾叫鹤泽、鹤渚、鹤鸣、鹤穴,官方和文献多用鹤穴,索其源可追溯至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足见小镇之古老。由于“鹤”“郝”在我地读音相同,因此,渐渐地,人们便把这里称为郝穴,至民国犹盛。遗憾的是,由于人鹤争地,曾经的鹤渚早已没有鹤了。
三是羊祜说。两位南宋人分别所著早期地理志书《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均记载羊祜取鹤教舞的事情:晋羊祜镇荆州,江陵泽中多有鹤,常取之教舞以娱宾客,因名鹤泽。后人遂呼江陵郡为鹤泽,是云梦泽之一部分。而今,云梦泽,空拥其名,遗存在古籍里。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贺平
四是郝姓说。《大明一统志》:“郝穴,以郝隆所居而名。隆,字佐治,为南蛮府参军,晋桓温时也”。(府志、县志均没曾记录)郝穴是因郝隆这个人而得名。郝隆是什么人?山西人,他是桓温的参军。桓温是皇帝的女婿,东晋权臣,曾任荆州都督,南蛮府校尉。郝隆作为副将,跟随恒温来到荆州,并镇守于郝穴。因郝氏在荆州当了大官,众多山西的郝姓家族追随来到这里,形成郝姓聚居区。当今,郝穴郝氏人家并不多,谜底有待揭开,但并不妨碍郝姓说的可能性。
不管大家倾向于哪一种传说,都无意中增加了郝穴的厚重与古老,丰富了江陵人文,给一个鲜活的小小郝穴城以生命力。
郝穴,虽然离我老家只有二十几分钟的舟渡航程,极目可望,但还是略觉不便。一是遇大雾、大风、大雨会停渡;二是过河常依人数来确定开渡,间隔至少一小时,时而会误渡或等渡;三是约下午5点收渡,稍误就会无法过河。曾记得,读大学期间,约麻城林姓同学到我家来玩,由于路途转车延误,到郝穴时,已是黄昏。那时没有手表,更没听说过“手机”,不便掌握与联系。学生的我们,手头拮据,无钱住宾馆,只能跟服务员反复说好话,花2元钱在郝穴文化馆对内服务招待所挤了一晚,同情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孟姓女士。回校后,为表达感谢,还与同学一起专门给孟女士写了一封信。无巧不成书,后来孟女士成了同事的爱人。每每与孟女士谈及此事,都会相视一笑:感恩搭救,感恩又见!
郝穴的传说和古遗迹较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铁牯牛和仙鹤楼。
每年春节,三五男儿,定会游逛铁牯牛。铁牯牛距镇约2公里,相对较远,堤面是泥土路,来回全靠步行。铁牛基座周边,为原生态状,无护栏、无广场、无道路、无游客,本质上是森林间一樽牛首铸铁兽。
上、下游的堤台上栽植有许多水杉树,那时已成林。儿时的我们,仰望蓝天,水杉直插云霄,朵朵白云飘过,心儿像风筝,好想随云朵一起飞。江风吹来,或含爽意,或夹烟纱,或裹水汽,富含负氧离子的味道,滋润心扉,清新无比,让人飘逸。对岸,堤柳婀娜,村舍掩映,海市蜃楼般,如梦似幻。每当清晨,远处江面,时有江豚嬉逐,翻腾之间,激起波浪与堆雪,江豚换气吹出的水汽,远远可见,声音悦耳动听。每经落日,孤霞与大雁齐飞,落日熔金,波光粼粼。一叶扁舟从天边划来,硕大的江天与一叶扁舟映入眼帘,好有画面质感,更具诗情画意。突然间,波浪阵阵,惊涛拍岸,潆洄竞逐。小扁舟,剧烈摇晃,虚汗倾出,差点倾覆。原来,彼岸一艘大型船舶已去云天,延时的江面美景尽收眼底!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堤内就是龙渊湖,湖面宽广,一眼望不到头。听老人们讲,湖是因洪泛时溃堤冲刷而成。每至夏天,湖边,水草丰盛,蒹葭苍苍;水面,浮萍浪梗,菱花盛开;近处,虫蛙喧闹,野禽横飞;远处,荷蕾随风,红白兼开,是个实实在在的原生态渔村,后来抽沙吹填,面积大幅萎缩。每至冬天,百草枯黄,荷枝萎残,芦花茫茫。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谭绍华
时有寒潮,冰天雪地,空馀一片古泽凄清!春节时,顽皮的我们最得意的是放烟花。在春节放过的鞭炮渣里,拣一些没爆炸的鞭炮,专门跑到铁牯牛处去燃放。火柴一划,签香一点,伸向火索,随即可听“嘶嘶”之响,稍刻,双指掩耳,侧身蹬下,轰的一声巨响,好不快活,嘻嘻笑声里送走一阵惊起的云雀。时有失误,火候把持不准,将手指炸得麻麻痛,虽哭尚笑。鞭放完了,就在牛身上爬上滑下,泥裤灰身,不累不还。许多年,都如此这般!正因如此,我常自诩:“我是摸着铁牯牛屁股长大的!”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张鸣
那时,记得牛身左侧有一大窟窿。后来,据老人们讲,这是日军攻占郝穴时,被炮弹炸的,这才方觉战争刚刚离开。
每每重访故地,感怀万千,写下七律《记镇安寺铁牯牛矶》:
记镇安寺铁牯牛矶
铁牛矶畔夕阳斜,岸柳婆娑浪舞花。
滚滚长江横宇际,年年瑞兽护桑麻。
三生幸与宾朋影,八字相留鹤穴家。
枫善红时多写意,涛惊远水入天涯。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仙鹤楼重建前与重建后
小时候,并无仙鹤楼。1984年,在当时的主官黄远志的主持下,为纪念羊祜大都督为鹤穴命名而建。仙鹤楼,位于郝穴西湖的东岸,卧南枕北,呈六角形,四重飞檐,屋脊六龙齐飞,楼顶仙鹤欲起待展,仙鹤楼比当时的大多建筑高出许多,总高度达28米,当年就已成为郝穴的地标性建筑。远远望去,只见丛林中的楼顶上,突然一只白鹤惊飞,冲向穹空,给郝穴古镇平添了些许灵动!后来才知道,楼南“仙鹤楼”三字,由老中医、书法家汤仙遇书写,楼北“健翮凌云”四字,由郝穴书法家李章达书写。汤仙遇是治疗烫伤专家、书法家、史志家、江陵史志学会主席汤立中先生的生父,汤立中、李章达与我都是江陵鹤鸣诗联的老熟人。作为游子,每当仙鹤楼进入我视线,就知道到家了。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小时候的郝穴,对外交通主要依赖103省道和郝穴港。103省道,是我走出郝穴、求学高校、奔向城市的主要通道,也是我结婚生子,回家探亲的首选路径。郝穴汽车站,早先离郝穴转盘一公里左右,后来随着城镇的扩大,沿103国道向熊河方向搬迁了一段距离,离镇中心越来越远,从中码头到车站,需穿过整个街镇,没有公交,全靠步行。如果随身携带行李较多,就只能乘坐人力三轮车前往。
小时的郝穴港,其实是一片港区,有五六个码头,有的码头是临时由长木跳板延接搭成,沿岸一字排开,连绵数里。港口人货兼并,郝穴港港楼是游客中心,也是整个港埠中心。常见货品有化肥、粮食、水泥、泥沙、鹅卵石、煤炭、楠竹等等。客(游)轮,上至重庆,下至上海,四通八达,常见上行、下行客船同时到达郝穴港的繁忙景象。不同的船舶,到(出)港鸣笛,声震两岸,余响连连。大型豪华游轮上,时见一些金发女郎谈笑风生,指点两岸。
在荆州至上海方向,尚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我们单位许多上海知青或后代,就是就近在郝穴登船往(返)探亲的。郝穴港,西来东去,四海云集,热闹非凡,时称小“汉口”。经郝穴港,我唯有一次到公安阧湖堤的搭乘经历,四毛钱,航程近2小时。如今,郝穴港站楼废弃经年,现已成为江陵重点文物保护点,无非是想让曾经的游子,不仅仅只有孤零的回忆。
那时郝穴的工业屈指可数,稍有名气的有火柴厂、消防器材厂、棉纺厂、粮油加工厂等。印象最深的是造纸厂。造纸厂在临近郝穴港的大堤内侧堤坡边。利用从四面八方运来的稻(麦)草或芦苇来打浆造纸,一时不能制浆,就在堤坡处堆草成垛,场面壮观。
对郝穴之记忆,绵绵不绝……
回顾过往,鹤乡,得天独厚,物华天宝,“鹤”与“牛”,天赐江陵。天空,有仙鹤相佐,给江陵人民带来了吉祥、清雅、长寿;地面,有铁牛日夜坚守,殷勤耕耘,确保了荆江大堤的安澜,实现了人民的幸福。九曲荆江,关系全国,牵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周恩来、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等都曾亲临铁牛矶,给江陵人民带来无限关怀与鼓励。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乘船考察了荆江郝穴区段,重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江陵自此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绿色发展号角吹响。
参看现实,往昔历历。郝穴,独拥仙鹤之灵性,雄居八百里云梦泽上,历经二千年沧桑,充满八百年楚国之神韵,依托七十五年革新之牛气,历经三十年新县乔迁之契机,千行百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样。
摄影 江陵摄影家协会 樊孝银
仅刚刚过去的2024年,江陵全面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江陵篇章,锚定“而立见效”目标,交出了一份向难求成、竞进有为的发展答卷。
这一年,江陵承压而上、砥砺前行,“江陵速度”持续强劲。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这一年,重点攻坚、勇毅前行,“江陵实力”明显增强。以华鲁恒升、中化农业、江恩新材料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成为首个百亿级产业,税收过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家,化工园区通过全省首批D级认定,长江中上游最大公用石化码头建成投用。
这一年,江陵争先创优、奋力前行,“江陵品牌”不断打响。成功纳入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首次写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入选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试点、“江汉大米”整县推进核心产区、青年发展型县域省级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省级试点,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以郝穴为中心的城区,变化发展更为迅猛,难以一一述及,今以《沁园春•蝶变我江陵》而概之:
沁园春•蝶变我江陵
百里江陵,九省通衢,阡陌纵横。见耸楼林立,平川沃野,产园棋布,古镇新城。碧翠龙渊,青苍堤树,牛兽霓灯送日星。双桥架,可东西舟便,南北车轻。
曾经岁月峥嵘。僻鹤穴、三灾欺白丁。苦鸟鸥惹事,鲛龙作浪,水深黎庶,夜哭儒生。国立时殊,市联卅载,绿水青山游子惊。三中会、又春风吹拂,再启征程。
也谨以《满江红•吟新江陵》一词祝鹤乡,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满江红•吟新江陵
烟雨江陵,河津处、田原绝美。居郢楚、靠南朝北,传承于史。自古渔乡藏故里,到今虾稻香新市。牵行客、回想老荆州,皆欣喜。
长江静,平野翠。湖水碧,亭楼异。看沙头腰壮,鹤安天洗。千载难逢成伟业,殷勤方有繁花蕊。每醉唱、一首铁牛歌,犹萦耳。
郝穴,既已初见,不忘相恋!乙巳元宵刚过,各行各业正迎新起航!祈福鹤乡,诚祝江陵,铁牛永固,仙鹤长飞!更盼江陵,雄起荆沙,禄润人民,荣满神州!
作者简介:胡从发,笔名米多阿发、飞博士,湖北荆州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荆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早年从事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几十余篇;现专从人民警察工作,三级高级警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