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869|回复: 0

[文化寻踪] 江陵文化寻踪:计划经济时代票证追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526
    发表于 2017-6-30 10: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621113550502.jpg
    票证源于1953年,从粮、棉、油统购统销开始发行。由于“左”倾思想泛滥成灾,大跃进的失误,伴随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十年动乱,造成物资匮乏,供不应求。为保障人民生活最低需要,特制发票证(券),凭票供应人民生活必需品。当时把它叫做凭票过日子。

    这些证券延续了三十多年,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生产的发展,物资的丰富,市场的繁荣,各项证券才自行退出市场,而陆续废止。

    现将粮食、棉花、商业、供销等行业主管部门,所制发的各种证券简述于后:

    粮食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印发的粮、油票计有十多种:全国通用粮食(含油票)于1955年发行;湖北省通用粮票于1955年发行;湖北省农村专用兑换粮票于1973年发行;湖北省通用饲料票于1956年发行,可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不限期,到1984年4月停止发行;

    湖北省通用油票1956年开始发行,1984年废止;军用粮票,分军用价购票、军用供给粮票和军用马料三种;侨汇粮油票,由省粮食厅和省商业厅联合印制;湘鄂两省协议互印省粮油票,供应水上船民;

    江陵县粮油票于1954年发行,使用时间长的有江陵县通用粮票,江陵县农村定点粮票和江陵县食油供应票三种。此外还发行过水利工程专用票、周转粮票和江陵县农副产品奖励粮油票(券)。

    发行最迟的是1978年国家花费1000多万元印制的“战备粮票”,印后分别存放于陕西、山西、湖南、河北、北京等凿山建成的规模可观的战备仓库里,2006年5月在全国粮食管理工作会议上决定销毁。只给与会者每人留下一份纪念册作为永远的历史收藏。

    江陵县农副产品奖励粮油票,用于对棉花统购物资和对猪、蛋、鱼派购物资及烟、麻、茶的奖励使用。

    棉花按1961年国家规定,完成征购任务后,每多卖一斤皮棉,奖售大米2市斤。从1973年起改为每多售一斤皮棉奖米杂1市斤。猪、蛋是购五留五。国家规定购一头120斤毛重猪,奖励原粮30斤。

    1970年改为购一头毛重150斤的肥猪,奖售原粮40斤。1972年规定120斤毛重猪奖售原粮40斤,120斤以上,每增毛重一斤,增奖原粮半斤,购半奖半,全购全奖。1973年改为130斤奖原粮40斤,超过130斤,每增毛重一斤奖原粮一斤,该规定连续到1985年。

    鸭蛋每购一斤奖原粮半斤,1985年取消。鲜鱼1972年规定每收购一担,奖售原粮5斤。茶叶1972年规定,按收购金额奖励,每收购100元奖售原粮15斤,1978年改为每收购100元,奖55斤贸易粮,1982年取消。

    蓖麻籽1970年规定,每收购一斤奖食油2两,1983年取消。苎麻1972年规定每收购一担,奖售35斤原粮,1984年取消。对黄红麻收购也有奖励。

    粮食证件有四:一是粮油供应证,二是粮食支拨证,三是粮食关系转移证,四是粮食关系迁入准可证。粮油供应证包括:1、郝穴粮食储运站还印有粮油分拨证,名称为市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分集体和个人两种;2、农村粮食供应证;3、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4、市镇饲料供应证;5、加价粮油供应证;6、临时供应证;7、建筑行业用粮补助通知单等。

    粮油供应证用来记载粮、油供应对象、标准、数量。市镇居民按国家规定的9个等级定量供应。标准是依年龄大小和不同工种进行定量供应。

    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1961年是粮食最困难的一年,当年江陵县只收购入库粮食6227万斤。因而城乡口粮被迫削减。

    口粮标准三年作过三次调整,有减无增。1960年1月地委专署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农村口粮每人每天半斤大米。随着国家“整顿、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和生产的恢复发展,1965年3月对居民和47个工种吃粮指标,均有调高,如居民调为26斤,于同年10月调为27斤。食油由每人每月4两增至半斤,国庆、春节补助2至5两。

    另外,对因公出差、劳动、会议、夜班、住院、保健、征兵、防汛抢险等按规定进行补助。市场上的早点面条、馒头、包子、油条等熟食品,在1959年4月以前,敞开供应不收粮票,以后市场上除了米酒、馄饨、米丸子三样外,其它熟食糕点一律凭票供应,直到1985年才取消。

    民以食为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食品短缺,摄取的热量不够,引起不少人患浮肿、肝炎、紫肝等病,有的饥饿而死。

    棉花供应券由县棉花公司印制。该券是正副券相连,无副券为废券。郝穴镇棉花券由郝穴轧花厂代发,每人每年一份(半市斤),当年有效。医院、旅店、行业所需棉絮,由单位编造计划报县棉花公司批复后,由轧花厂供应。另外每年还安排有少量福利用棉,用以五保老人、残疾荣誉军人和遭受天灾人祸的特困户的救济照顾用棉。

    郝穴百纺商店发放的固定供应券有三种。一是布票,二是肥皂供应券,三是索线供应券。另外手表、缝纫机发临时供应票,对搪瓷、钢精锅产品,在货源短缺时,也一度实行过批供。

    布票由省纺织品公司印制,于1954年9月开始使用,1985年废止,布票正副券相连。郝穴镇由百纺商店代发,按人发放,每人每年1丈2尺至1丈5尺。婴儿除发给人头票外,另有适当补助。

    行业用布、医院、旅社的床单布、豆腐作坊、漆工用的过滤布,理发用的罩布、印刷行业精装本书用的布,由单位和个人申报计划,由主管部门批复后,由百纺商店供货。

    婚丧用布按规定是发给3丈布票,丧葬凭医院死亡证明领取。汉人用来添制寿衣寿帽。回民补助3丈6,按回民丧葬习俗,用白布裹尸掩埋土葬。

    社会事业用布,如机关团体制作国旗、学校少年先锋队的红领巾,文艺、戏剧宣传团体的服饰和幕布,大型活动的宣传横幅标语用布,据实上报,经主管部门认可后,给予供应。

    肥皂供应券由百纺商店印制,一年一发,按月供应半条至一条。

    索线供应券由百纺商店印制,按人发放供应。

    副食商店发行的有卷烟卡片、食糖供应券、火柴、白酒固定供应券。食盐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曾在很短暂的时间里发行过一段供应券。

    卷烟在1960年前敞开销售。自1960年后则实行发卷烟卡定量和农村凭奖售票供应。根据货源情况,供应数量一般是半条至一条,时而有增有减。

    重大节日发临时机动票,增加供应量。对旅店流动人员,按居住时间,限量供应。对镇上常住人口,镇党委政府领导发棕色卡片,党政机关干部和国企负责人发红色卡片,集体企业员工发绿色卡片,居民发蓝色卡片。

    持棕色卡片可购乙级以上香烟,持红色卡片可购丙级香烟,持蓝色卡片购丙级以下香烟。

    特需供应对象:一是老红军,行政17级以上干部,高级知识分子,驻军领导和离休干部,按规定标准,保证供应;二是华侨凭侨汇卷供应;三是镇里的各种会议,按到会人数,会议时间长短,定量供应;四是婚丧嫁娶,经单位或街道证明,由单位主管部门批准数量,到零售门市部购置。

    卷烟奖励票,每收购1500斤稻谷和一担皮棉,奖励卷烟票6盒。油脂一担奖5盒。苎麻一担奖一条。黄红麻每担奖2条。烤烟一担奖40条。鲜鱼一担奖5盒。另对皮张、梓油、木材等分别制定了奖励卷烟票的办法。

    高价供应从1963年11月开始实行。如红金牌香烟平价每盒0.34元,高价0.57元。圆球牌香烟平价0.20元,高价0.34元。郝穴由于流动人员少,高薪阶层人员不多,故高价销售量不大。

    食糖供应卷,由副食商店自行印制,按人发放,每人每月供应2两至半斤古巴黄沙糖,病人凭医生证明一次供应半斤,产妇供应黑沙糖3斤。名人名医发特供卡片每月供应3斤食糖。糕点、饮食、医药行业用糖,根据需要编造计划,经主管部门核准后,副食零售门市部供应。

    火柴供应卷,由副食商店印发,人月平供应5小盒。

    肉食供应卷,由郝穴食品营业所印发。人头票一年发放一次,分月供应肉食半斤,当月有效,过期作废。重大节日,增加供应半斤到1斤不等。公共食堂按进餐人数每人每月供应肉食半斤。饮食行业按核准计划,按天定量供应。其它如对各种会议、婚丧嫁娶,产妇、高级知识分子、17级以上领导干部、老红军等均参照规定根据货源每月批供3到15斤。有求于港务部门用船运送猪、蛋,对其批供从优,一般在20斤以上有时甚至批到半头。对回民的肉食供应,由食品营业所定期宰杀菜牛进行供应。

    鲜鱼平时不供应。每逢国庆、春节,根据郝穴渔场捕捞数量多少,凭户口本每人供应半斤到一斤。

    煤油卷由五金商店印发,每人每月半斤,自行车实行临时供应卷(主要是批供)。只有在重大节日搞商品展销会时,拿出少量自行车招揽顾客,排队销售。

    煤炭供应卷,由县物资局印发,郝穴从1970年开始发行。

    黄花、木耳、笋子,由土产日杂站根据货源多少,在春节发临时供应卷,供应量无定数。

    以上证券,可转让赠送,但不准变卖。若变卖一经发现,则以投机倒把论处。

    对实行票证一事,社会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受极“左”路线影响较深的人,他们以赤贫如洗为荣,认为凭票供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另一种是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人,他们认为发票证是生产水平低下,物资匮乏,不得已而为之。

    事实上,在那凭票过日子的年代,一般老百姓是逆来顺受,有苦难言,但也有少数胆大的人怨声载道。当时社会上对开后门不正之风不满,流传着有这样一首顺口溜:“一等人送上门,二等人找上门,三等人人托人,四等人没得门。

    ”有人不堪忍受,如建国一农民则作联讥讽:一包“公鸡”辞旧岁;半斤烧酒迎新春。有的则公开在大门上贴出对联哀叹,勿求山珍海味,力敷柴米油盐。他们道出了国贫民穷的真实情况。现凡年龄在60岁上下的人,都是各项票证的见证人。他们对凭票过日子的岁月,记忆犹深。

    通过今昔对比,则可明白市场经济优于单纯的计划经济和“鸟笼政策”的道理,因而热衷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来源:江陵县档案史志信息网
    作者:陈光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