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4355|回复: 0

[文化寻踪] 江陵民间故事:丁老爷舍身救荆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63
    发表于 2017-8-5 18: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曰:   
        亘亘大堤若金汤,吐秘孕宝见角端。  
        丁爷周公唐知府,福地爱民千古传。   

    这是江陵县郝穴一带的百姓对清代一雍正时荆州知府周仲瑄、嘉庆时郝穴主簿:丁凤梧、咸丰时荆州知府唐际盛三位抗洪官员的称颂。诗中提到的“丁爷”,是嘉庆年间在江陵县郝穴汛任主簿的丁凤梧,当地百姓尊称丁阿公、丁老爷。
       
    丁凤梧,清代处州(今浙江丽水县)人,.嘉庆时官任郝穴汛(相当于现在新江陵县百分之八十的辖区)主簿,兼任郝穴水利分县(相当于现在分管水利的副县长)。

    郝穴,又名鹤穴,是长江九口十三穴最人的穴口,占称夏首。宋、元时代,政府开始筑堤防洪,而鹤穴口始终没有堵上,江水仍从水口流入内陆,也是湖北“千湖”湖水重要来源之一,直到明代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荆江最大的穴口—鹤穴口被封堵,荆江大堤才连成一片,从此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大堤。

    郝穴这段堤,因最后封口,堤的基础最差,堤脚不牢固,一旦发大水,最危险就在郝穴这一段,历史上多次溃口,洪水泛滥,一泄千里,半个湖北省浸泡在泽国之中,数百万百姓受灾受难,死伤无数。因此,这里自古有句民谣:“不怕天灾刀兵动,就怕半夜一梦中”。

    癸酉年(公元1813年),四川及长江上游连降大暴雨,江水猛涨,沿途州、县告急,荆州知府、江陵知县沿江布防。干百年来,官民都知道,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最险处又在郝穴“驴子颈项“(铁牛矶到建国村)一带。

    郝穴汛主簿丁凤梧大人已有二十多天没下大堤了,近半月来,泼瓢的大雨下个不停,江水不断上涨,险情一个接一个。三天三夜未合眼的丁老爷,拖着疲惫的身子,一身水、一脚泥和防汛抗洪民工一道,在泞泥的大堤上看水势、查管涌,一刻也不马虎。

    他知道,明末以来,因战乱朝廷无力顾及堤防,荆江大堤年久失修,多次溃口引发水灾,百姓苦不堪言。特别是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郝穴三阆祠堤段溃口,周边一片泽国,禾苗尽湮,民皆逃散。八十三年来,这段堤年年出现险情,防汛、抢险是每年夏秋季节的重要大事。

    今年洪水提前到来,来势凶猛,江水只涨不跌,洪峰一个接一个,“驴子颈项”又出现险情,十多处大、小管涌不断地冒水,先是清水,慢慢地变为浑水,管涌越来越大,抢险民工拼命堵口,效果不大,接着大堤腰部出现裂缝,管涌开始崩溃,眼看溃堤不可避免。

    险情传到镇上,堤下居民乱成一片,呼天喊地,偕老带幼,争先恐后地逃命。丁主簿面对险情,临危不惧,站在最险处亲临指挥,堵口的石头、土包抛入溃口中,很快被激流的江水冲走,险情继续在扩大,丁主薄先是用自己的官帽、官服抛入管涌洞口中(在古代人们认为官帽、官服可以压邪,镇水怪),无济于事,守堤抢险民工见状,个个准备逃离现场。

    就在这关键时刻,丁主簿义无反顾,纵身跳入管涌洞口中,以身体挡住湍急的洪水,减缓激流。并对抢险民工高呼,赶快抛石头,丢土包。在场的衙役、民工见到丁大人以身示范,也纷纷跳入管涌洞口中,组成一道人墙挡阻流水,管涌洞口顿时变缓,在堤岸上抢险的民工迅速将土包石块填入缺口,管涌洞口水势很快被控制,丁老爷从午时到子时,始终在管涌洞口水中挺立,一动也不动,直至管涌洞口全部被堵住,才被民众救上堤来。一场大灾难终于化险为夷。

    消息传到镇上,人们奔走相告,逃离的民众也回到了家园。百姓对丁老爷感恩戴德,把抢险、镇水功绩上报县、府、省、朝廷。为了纪念丁老爷,由郝穴四周的乡绅发起,将丁老爷用木雕刻像供奉在许仙观。

    后来又在西湖垴修建了丁公祠,把丁老爷木刻雕像从许仙观移到丁公祠供奉,享受人间香火。祠的后院有戏楼子、广场,称丁公祠广场,可供人们看戏、游玩,成为当地百姓娱乐聚会中心。

    丁公祠的庙址名丁公巷,在附近修建的桥,命名为丁公桥。一百四十多年来,每逢洪水暴发,防汛民众以丁阿公为样板,认真查堤脚,堵管涌。信奉神灵的百姓,在丁公祠里请出丁老爷的塑像,抬到大堤上,祈求丁老爷显灵,以镇水治洪,保佑一方百姓平安。

    解放后因宣传“破除迷信”,无人再抬丁老爷塑像镇水。后来扩建街道,丁公祠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戏楼子、广场另作他用,丁公桥也改名为跃进桥。丁老爷在人们记忆中慢慢淡出。只留下丁公祠的遗址,就在今天郝穴影剧院对面的邓记餐馆处。(来源:江陵民间文化选录 谢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