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1830|回复: 0

[文化寻踪] 民风民俗:说说江陵农村的白喜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30 17:41
  • 签到天数: 1257 天

    [LV.10]名扬四海

    3271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社区币

    管理员

    站长大叔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29036
    QQ
    发表于 2017-1-20 1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陵农村,上了年纪的人死了,办丧事称之谓白喜事,以别于娶媳、嫁姑娘的“红喜事”。

    人死后,亲属们在床上给死者“抹”最后一次澡,只能擦三“服子”(毛巾),以免打扰死者的“好梦”,然后换上寿衣。寿衣是早准备好了的或者是“旋”赶制的。堂屋前左侧垫上一块芦席,把死者放上去,脸而朝上,上衣敞开,鼻子处放一团揉成团儿的韭菜,防止蚊虫钻进去。

    心窝子上放一个鸡蛋,意谓在世没有吃什么好东西,只好来世再去享受。死者一只手握一个馒头,一只手捏一根桃树枝。传说刚死的人到阴间,狗会咬的,故对阴狗投之以食,乞求行个方便,借条道儿。如阴狗“不买帐”,再挥动枝条驱赶,这叫“先礼后兵”。

    女亲属围坐在死者跟前,她们放声大哭,哭诉亲人在世时,如何精明强于,勤俭持家,如何孝敬父母,教子有方,如何接人待物会做人等等,哭千了眼泪,哭肿了眼泡,哭哑了嗓子。在乡下会哭死人(边哭边诉说)是衡量一个女人精明能干的条件之一,所以女眷们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很悲伤。

    timg.jpg
    白天要请道士给死者“开路”,灵堂上挂着许多白色幔帐,身穿黑服的道士手里敲着小鼓儿,口中念念有词,谁也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词儿,在堂上转着圈子,为死者亡灵超度,向上天祷告,望神灵降福于死者。

    晚上的“节目”是为死者“打丧鼓”,鼓夫们边打鼓边唱歌,富于节奏、铿镪有力的鼓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脆响亮,几里之外都能听到。那单调的丧鼓节奏,在乡下连几岁的小孩都都哼出来,谓之“骚鼓子通,骚鼓子通,骚鼓子不通你来通!”

    丧鼓歌曲调哀婉,节奏缓慢,曲词多取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故事,如歌颂诸葛亮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赞美廉颇勇于改造、负荆请罪的等等。“丧鼓歌”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多变的有歌词,和不变的乐谱,曲调哀婉高亢,节奏舒缓自如,没有严格的格式,唱起来随意性很大,很受许多男子的爱好,不但“赶鼓”时为死者唱,就连平时在田间劳动时也唱,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克以陶冶情操。

    640.webp (30).jpg
    前来“赶鼓”的歌手们还互相比赛,看谁唱得多,唱得好听,输了的便给对方击鼓,鼓手和歌手们不但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夜宵,还可以得到几包好烟。因此,他们干得很卖力,直到天亮才罢休。

    死者在家里停放两三天之后,便要送葬了。天亮之前,亲人们将棺材底铺上一层灶灰,按死者岁数,用杯底在灰上按下一个个的印子,再垫上棉絮、布等死者睡上去,松松软软,舒舒服服。丧夫们(也称八大金刚)用绳子扯着棺材,为了驱邪,大声呼喊“呜一热!”抬着向屋外涌去,这就是“出殡”。

    640.webp (31).jpg
    送葬从天亮开始,小孩子搬着花圈,吹鼓手吹打着悲哀的曲调,孝子们披落地长白布,腰缠着草绳,手拿哭丧棒,主孝子(死者的儿子)打着幡走在棺材前,亲友随后,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丧夫们每歇一肩,孝子便面棺而跪,送葬到一半的路程时,丧夫便开始向死者亲友索烟,死者的亲戚都要整条整条的赏烟给丧夫,不然,他们就老歇着,让孝子老跪着。一路上,专门有一人手提篮子.不停地朝路上丢黄纸,意为“给买路钱”。路过人家门前时,主人出来燃放鞭炮,以示哀悼,孝子叩头致谢。

    快到墓地时,丧夫为了驱赶邪气,一阵狂奔,“鸣一热一!”围观者必须赶紧避开,如有躲闪不及的,被绊到棺材底下,据说此人就会中邪倒霉。棺材被抬着绕墓地转一个圈后,便放进预先挖好的坑里,孝子们用衣服兜一点碎土,从棺材顶部走过,将碎土倒下去,也将鞋子脱到墓坑里,然后挥土掩埋,形成一个圆锥形土堆,将花花绿绿的寿签交叉地插地坟顶上,坟脚上插上花圈,同坟堆烧些稻草。

    640.webp (32).jpg
    最后一个节目就是燃放鞭炮,焚烧“包袱”和“财产”,将送葬推向高潮。大叠大叠的冥钞用黄纸包成包裹状,称之为“包袱”,所谓“财产”是指用彩纸扎或的皮箱、家具、骡马、楼房等,意思是死者在“这边”受了苦,在“那边”就该享福。无论是“包袱”还是“财产”,都要请道士”做裱”,此裱相当于一个“证明”或“汇款单”,只有死者才能收到,要不然烧的钱物别人就会领走,此时,鞭炮声、燃烧声与亲友们的哭嚎声汇成一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交响曲。

    办一次白喜事的开销,不亚于办次红喜事,少者花去近万元,多者花去两三万元。随着农村的富裕,红白喜事的操办规格也在逐步升级。更有甚者,少数人为了摆阔,还将纸钱换成人民币烧掉,还有的模仿古代富人,把珍贵的物品作为殉葬品埋掉,有埋收音机的、有埋黑白电视机的,其奢侈浪费到了目不忍睹的地步。(江陵民间文化选录 刘贤勇)

    让我们一起开创大场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