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2221|回复: 0

[文化寻踪] 江陵地名故事:消失的猴山和东川花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13 16:10
  • 签到天数: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社区币

    小编

    Rank: 8Rank: 8

    积分
    229259
    发表于 2017-1-20 14: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JI_0544.jpg
    六十年前,如向郝穴人问起当地名胜,那决不是今日的铁牛。在当时人眼中,只有猴山,才是人们最好的踏青游乐的去处。所以每当春秋二季镇内青年男女,老人小孩,结伴去猴山转转,是大家一致的选择。

    猴山不是山。记得年轻时昕人讲过一个笑话,说解放前,有一位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寒假回家,与家乡学友聚会,言淡中突发感叹:“可惜此地无山!”话刚落音,就有人应声而答:“此地有猴山。”于是大伙一阵哄笑。

    猴山当然不是山。只是地处滨江平地上一块高地,其顶部高低不平,有一些凸起,上面有树、有草,还有一些人工设置,如石桌、石凳,石桌上还有棋盘,我见到这些东西时已是抗战胜利之后,估计这些东西但是已有损坏。至于棋盘的形制,由于我那时太小,关于棋的知识完全空白,当时就没弄清楚是什么样的棋,所以现在更说不清了。

    猴山并不高,在我的印象中,其高度似乎并不比荆江大堤高,称之为山,的确有些夸张。但人们也许为弥补此地无山的遗憾,所以有热心者将此装点命名以增加景观,并且为大家所接受,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还有一点,就是虽名为猴山,其实根本无猴。这样一来,猴山之得名就值得探究了。我查了不少有关江陵的志书,都没有关于猴山来历的资料,只记得小时候听大人讲古时就是直接称其为猴山,当时人也没说明它为什么叫猴山的道理。以此推论,这里起名猴山不是晚近如清朝、民国年间的事,否则人们是会讲处这些典故来的,比如说关于郝穴黄家、关于柏枝坟,当时的民问传说就特别多,既然当年的老人都不知晓猴山的名称出处,可想象叫这个名字的时间一定很久远了。

    到了后来,我参与修史志,知道在魏晋南北朝南渡时,大批北人随政府南迁,我们这一带曾建有六个侨县,这些北方来客身居异地,自然怀念故乡,所以将一些北方名胜移建于此,以慰其思乡之情。比如白马寺,原是洛阳的名寺,为满足他们礼佛的宏愿并慰藉乡愁,人们将它移建到现今白马寺镇的地方。而猴山呢?想到这里,我忽然眼前一亮,这个猴山,是不是就是原在河南缑山呢,缑山,也叫缑氏山,是当年仙人王子晋乘仙鹤升天的地方。由于这里有鹤,地名又叫鹤穴,人们很自然的就将这一土堆称之为猴山了。在上面设置石制的桌凳和棋盘,正是为印证当年仙人奕棋,观棋烂柯的典故,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这些北来着的思乡之情。由于历时千年,后世人以讹传讹,缑山就成了猴山了。当然,我的如此说法仍只能归之于臆说,由于猴山及上面的一些器物荡然无存,又没有其它文字资料可为其佐证,关于猴山的真实身份,只好存疑了。

    据我们后来在湖北省档案馆查到的1935年郝穴建电厂时绘制的郝穴镇示意图,猴山的位置在今永济档桥以东,靠近内荆河,东面隔河是现今的西湖小学,北面隔河与以前根食储】互跖仓库宿舍相望,1984年建成的仙鹤楼处于其东北角,整个猴山面积大约二至三万平方米。如果算上永济桥以东和荆江大堤以北的荒坡和湿地,整个猴山景区当有七、八万平方米的范围。这在当时,的确可算一块游乐胜地了。

    1952年,为战胜长江水患,政府领导人民重修荆江大堤,当年整个堤街搬迁。并就近取土筑堤,猴山成为土场。1958年,人们在这里建郝穴渔场,挖下去的地方建成了养鱼池,残留的高地成了渔场生活及办公用房场地。至此,曾陪伴郝穴人千年之久的猴山也就全无踪迹了。此后一段时间,人们曾将郝穴渔场习惯称为猴山渔场,后来随着郝穴渔场的消失,猴山的名字再也无人提起了。今日说到猴山,知道这个字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

    郝穴曾有个东川花园
    抗战胜利后,郝穴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复兴。有两位郝穴名人,一个叫徐亚东,一个叫鞠百川,都是在民国县政府中任过职的,能诗,有文彩,在当年江陵也算小有名气。在傅云波先生的诗集《萤吟草》中,就曾见到鞠百川的吟咏,而徐亚东的大名.则经常出现在当年沙市的报刊上。作为两位文化人,他们在郝穴搞起了一个园子.以他们二人名字命名'称之为“东川花园”。

    东川花园的原址即如今沿江社区居委会,当然面积比今天的居委会大,往东靠近河边的准提庵,往南当时都是空地,所以园子的面积还是比较大的。关于东川花园,我记得去的次数不多,内面有卖茶的,有躺椅,有花木,算是一个可以游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曾上演过文明戏,当然是在夜间,似乎看的人也很多。

    所谓文明戏,其实就是后来人说的话剧,以前郝穴只有古装戏,主要是汉剧、荆河戏,而话剧主要是时装,没有唱,只有道白,所以当时人称文明戏。从郝穴文化史的演进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大事。当然,郝穴演现代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至少在抗战前就有了荆沙及镇内各学校组织演出的宣传抗日的街头剧,包括当年著名的宣传抗日救国的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但在一个封闭场所卖票商业演出,大概东川花园是最早的。

    接近解放,郝穴的经济景气日渐衰微,以后大概就停止经营了。徐亚东、鞠百川都是国民党政权有牵连的人,所以一解放,东川花园就被人民政府没收了,以后这里改建成居委会、工商联,周围的空地建起了民房,往日的痕迹完全看不到了。

    东川花园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我小时曾进去过几次,至今印象犹存,所以将这残存的记忆写下来,让人们知道郝穴历史上还曾有过这么一个所在。(江陵民间文化选录 张家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